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于1989年12月12日公布118處,另有5處增加新內(nèi)容,原來的3處合并為1處。
熟溪橋
  現(xiàn)存古橋梁中堪稱“江南一絕”的熟溪橋位于武義縣城中,見載于《中國橋梁史》和《中國名勝詞典》,為我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熟溪橋位于武陽鎮(zhèn)熟溪上,F(xiàn)存建筑系1946年按清乾隆時重建之原樣修建。木石結(jié)構(gòu)廊橋。南北走向,橫跨熟溪。全長140米,橋面寬4.80米,通高13.40米。九孔十墩,迎水面砌分水尖。墩高4.40米。最大橋孔凈空約12米。橋屋49間,中設(shè)重檐歇山頂?shù)耐らw三間。兩端設(shè)垂帶踏道。2000年6月23日,因連降暴雨、水流湍急,熟溪橋坍塌。2001年5月,熟溪橋修復工程竣工。熟溪橋中段,橋面加寬,建有雙層樓閣,屋頂重檐,屋角飛翹,取名為歲豐閣!皻q豐閣”匾額由著名書法家沙孟海題寫。廊橋上還有許…[詳細]
鎮(zhèn)海后海塘
  鎮(zhèn)海后海塘,東起巾子山麓,西北至俞范嘉燮亭,全長4800米,寬3米,高9.9米至10.6米,為夾石層石塘。東段1300米為“城塘合一”部分。鎮(zhèn)海城北面海,為防海潮沖擊,唐時海邊曾有泥塘之筑,后圯。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縣令唐叔翰動員民工修建石塘,石塘筑法仿錢江塘。嘉定十五年(1222年),縣令施延臣和水軍統(tǒng)制陳文率工役繼續(xù)修筑,在塘上建“永賴”、“海晏”兩亭。使塘全長達一千四百八十二丈五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倭寇侵犯,在拓建衛(wèi)城時將北面1300米城墻與石塘相連,負塘而筑,后毀。萬歷元年(1573年),在新建已毀的北面城墻時,除加固石塘外,又將新建城墻緊貼石塘南面,使用城塘并…[詳細]
紹興海塘
  紹興海塘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明、清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 位于孫端鎮(zhèn)、馬山鎮(zhèn)、斗門鎮(zhèn)、馬鞍鎮(zhèn)和安昌鎮(zhèn)一帶。始于春秋,后屢經(jīng)增修,明嘉靖間全線貫通,清代多易石加固,全長60余公里。其中東起萬圣庵,向西經(jīng)鎮(zhèn)塘殿、大潭、老三江閘、湯灣、南塘頭、姚家埠至益農(nóng)閘止18.3公里和安昌鎮(zhèn)道士至大和山1.2公里屬保護范圍。塘面寬5-10米、高2.7-3米。塘身外側(cè)用條石錯縫砌疊,呈魚鱗狀,內(nèi)填夯土。 為蕭紹平原重要水利設(shè)施。 …[詳細]
李漁壩
  李漁壩(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清公布時間:1981年4月13日位于孟湖鄉(xiāng)夏李村西約800米。李漁(1611-1680),字笠鴻,號笠翁,浙江蘭溪人。清代作家、戲曲理論家。著有《閑情寄偶》、《比目魚》、《風箏誤》。李漁壩原名石坪壩,系李漁在家鄉(xiāng)擔任“祠堂總理”時設(shè)計創(chuàng)建。壩長9.7,寬1.6為,高3米。用紅條石砌筑,壩底設(shè)一石孔,平時用木板密封,壩內(nèi)淤泥過多,可開壩孔清淤,F(xiàn)仍作灌溉用![詳細]
通玄觀造像
  通玄觀造像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南宋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上城區(qū)七寶山東南麓太廟巷7號。通玄觀是南宋臨安府有名的道觀,始建于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后屢圯屢建,至清咸豐間(1851-1861)毀,唯存壁間造像。巖壁坐北朝南,長30米,高3.7米,自西向東,依次雕鑿四龕六尊道教造像及南宋至明代的摩崖題記和碑十一通![詳細]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年代:唐—民國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位于雁蕩山靈巖龍鼻洞。洞中摩崖分布在兩壁最上層。以唐貞元十年(794)包舉題名為最早。宋刻中7處有紀年,13處有干支紀年或題名,其中“沈括”二字尤為珍貴。元代1處,明代23處,清以來9處。另有宋以來碑刻7通。洞口嶺旁巨石上鐫“天開圖畫”四大字,為明代朱晦翁書。2019年10月7日,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詳細]
大麥嶺摩崖題記
  《大麥嶺蘇東坡摩崖題記》是杭州現(xiàn)存唯一的蘇東坡題記原物,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麥嶺東麓,已被列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景點簡介:位于大麥嶺東麓,系北宋元祐五年(1090)蘇東坡第二次來杭任知州時,與王瑜、楊杰、張壽同游天竺過麥嶺時所題。摩崖高1.38米,長1.84米,字徑0.1米,陰刻,正書,文右行,楷書![詳細]
仙巖洞摩崖題記
  仙巖洞摩崖題記年代:宋仙巖洞摩崖題記位于樟潭街道金仙巖村紅星自然村南巖洞中,仙巖洞洞口寬25米,深22.3米,高5米,洞內(nèi)面積約390平方米,洞壁上留有50余塊摩崖題刻,現(xiàn)存有文字的題刻39塊。從這39塊題刻中可以看到:29塊題刻有確切紀年可考,唐、宋、明、清各代均有,以南宋紹興年間最多;題刻的字體風格迥異,體勢各異,楷、行、草、隸、篆書等俱全。據(jù)民國《衢縣志》寺觀中記載:“住僧以巖為寺,后洞門外擴建禪宇,稱仙巖寺,舊名巖院。北宋皇帝宋神宗趙頊于熙寧元年賜‘壽圣仙巖院’匾額”。從石刻來看,最多的為宋代,因為這與中國宋朝的佛教文化空前繁榮,仙巖洞僧人眾多,香火鼎盛有關(guān),與它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是分不開…[詳細]
董村水晶礦摩崖題記
  董村水晶礦摩崖題記,位于新昌縣城東六十五里的沙溪鎮(zhèn)下董村口公路下方懸崖中,背倚石廠山,下臨龜溪,海拔為280米。此題記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記載了元大德二年(1298)十一月浙東宣慰使哈刺䚟奉旨來此,采得11374斤水晶礦石。次年正月,哈刺䚟將開采水晶過程擬書,刻于此崖壁之上。題記面朝南,分為左、右兩塊,左右文字共12豎行,每行字數(shù)不等。書體為行楷,陰刻,全文共130字。題記面積約100平方米。原文為:左文:“中書左丞自元日至人日,親率左右于石廠山獲水晶一藏,計一萬一千三百七十四斤,皆珍異奇絕者”。右文:“大德二年十一月奉旨尋采水晶,自寧海璋林至新昌之石廠,發(fā)泄地…[詳細]
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
  浙江體育會摩崖題記(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民國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云居山巔東側(cè)。辛亥革命后,原光復會會員浙江軍政要人朱瑞、呂公望、葉頌清、沈鈞儒等為緬懷先烈,于秋瑾殉難五周年之際,舉行紀念會,重建秋瑾創(chuàng)辦的體育會,并在云居山巖壁刊刻題記一則。題記崖壁高4米,最寬處8米。共分三組,第一組位于巖壁左,上刻“云山萬古”,行書,字徑高0.45米,寬0.35米。第二組位于巖壁中部,分兩部分,上部書:“中華元年,浙江體育會成立,圣水寺僧大休捐山地,王君湘泉贈山巖供摩崖用,因題四字,以志不忘。永康呂望記,寧海葉頌清書!毙袝謴礁0.10米,寬0.10米。下部書:“逸趣”,行書,字徑高0…[詳細]
上甘塔紅軍標語
  上甘塔紅軍標語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現(xiàn)代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溪里鄉(xiāng)上甘塔村中。1935年,紅軍挺進師一個連路過上甘塔村,在鄧德友大院內(nèi)外墻上用紅、黑兩色書寫標語70余幅。內(nèi)容有“當紅軍最光榮,共產(chǎn)黨是無產(chǎn)階級的政黨”、“打倒出賣民族利益的國民黨!反對國民黨把滿蒙、熱河、東三省送給日本帝國主義!”等等。落款為“紅軍進宣”(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挺進師宣的簡稱)。…[詳細]
閩浙邊抗日救亡干部學校舊址
  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后,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為了培養(yǎng)抗日救亡青年干部,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于1938年1月15日借用原山門疇溪小學校舍,創(chuàng)辦抗日救亡干部學校(簡稱“抗日干!保T撔ν夥Q“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救亡干部訓練班”。粟裕任校長,黃先河任副校長,黃耕夫任教導主任,鄧掃空任總務(wù)主任。學員主要來自溫州各地進步知識青年及少數(shù)工人、教師等,以及來自麗水、臺州、寧波、紹興和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共計100多名。學校開設(shè)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游擊戰(zhàn)術(shù)等4門課程。粟裕親自講授游擊戰(zhàn)術(shù),劉英也時常到該校作形勢與任務(wù)的報告。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長曾山在山門期間也到過干校向?qū)W員作…[詳細]
衙前農(nóng)協(xié)舊址
  衙前農(nóng)協(xié)舊址(包括李成虎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現(xiàn)代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蕭山區(qū)衙前鎮(zhèn)。包括李成虎墓及故居、農(nóng)村小學、成虎橋。衙前農(nóng)民協(xié)會成立于1921年9月27日,是由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第一個農(nóng)民協(xié)會。在李成虎等人領(lǐng)導下,協(xié)會發(fā)布了中國現(xiàn)代農(nóng)-動第一個成文的綱領(lǐng)《衙前農(nóng)民協(xié)會宣言》和《衙前農(nóng)民協(xié)會章程》。協(xié)會創(chuàng)辦“農(nóng)村小學”、組織“婦女協(xié)會”、“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并領(lǐng)導農(nóng)民進行了減租斗爭,農(nóng)協(xié)發(fā)展到蕭山、紹興等縣八十余村。舊址原為東岳廟,坐南朝北,由前后大殿與左右?guī)拷M成。現(xiàn)尚存前殿和左右?guī),占地面積592平方米。前殿面闊三間,五架梁前后廊,穿斗式,上有卷殺,硬山頂。衙前農(nóng)…[詳細]
柔石故居
  柔石故居,位于寧海城西方祠前,系一舊式磚木結(jié)構(gòu)三合院。西廂和西大房、廚房等半個院子為早年柔石父親先租典、后相繼購置的。柔石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27年,柔石和哥哥平西分家,分得西廂樓房三間。西廂北首間原是柔石與夫人吳素瑛在1920年冬完婚時的“洞房”,柔石在這里教夫人讀書、識字。樓上南首間是書房,柔石平時在此讀書寫作。小堂前則是會晤親友地方。故居東側(cè)原有一小石橋,橋上鐫有“金橋柔石”四字,“柔石”、“金橋”筆名由此而來。1928年夏,寧海亭旁暴-動失敗,柔石為了探求更有意義的人生道路,離開故居,赴滬謀生。直到1930年冬為祝賀060壽誕返回故居,不久又匆匆離去,誰知這一次竟成為他與家鄉(xiāng)…[詳細]
吳昌碩墓
  吳昌碩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近代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杭州市余杭區(qū)超山大明堂外西側(cè)200米山坡上。吳昌碩(1844-1927),名俊卿,字昌碩,別號缶廬。安吉人。中國篆刻家、書畫家。為海上畫派代表人物,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著有《缶廬集》。遵其生前遺愿,1932年墓成,靈柩由滬移葬今址。60年代墓曾被破壞,1980年修復。墓高2米、直徑3米。墓碑刻“安吉吳昌碩先生墓”八字。高1.4米,寬0.65米。系諸樂三補書。墓右前側(cè)亭內(nèi)立墓表一通,記述其生平事跡。馮?撰文,于右任書丹,章炳麟篆額。墓臺下左前方塑吳昌碩全身立像一軀。墓左側(cè)建有吳昌碩紀念館![詳細]
雙烈園
  雙烈園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現(xiàn)代 公布時間:1989年12月12日位于富陽鎮(zhèn)鸛山東南山腰。雙烈園因郁華、郁達夫兄弟兩烈士而命名。郁華(1884-1939),字曼陀,富陽人,法學家。1932年,任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長。因為人剛正不阿,同情革命于1939年11月23日遭暗殺。郁達夫(1896-1945),名文,富陽人,文學家。與郭沫若等創(chuàng)辦革命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箲(zhàn)時期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在香港、南洋群島一帶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新加坡淪陷后,-蘇門答臘。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隊殺害。雙烈園由郁華血衣冢、雙烈亭及松筠別墅三部分組成,自南向北呈一線分布![詳細]
浙江圖書館舊址
  浙江圖書館舊址(含孤山館舍和大學路館舍)年代:近代浙江圖書館舊址位于西湖區(qū)孤山路28號、上城區(qū)大學路102號。由孤山館舍與大學路館舍組成。孤山館舍前身為浙江藏書樓。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11月,1903年擴充改建為浙江藏書樓,1909年又擴建為浙江圖書館。大學路館舍于1928年重建,為一典型的歐式建筑。浙江圖書館創(chuàng)辦于1900年,前身為杭州藏書樓。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提督浙江學政張亨嘉從士紳邵章、胡藻青等之議,于豐樂橋大方伯巷建屋,移東城講舍之書,并增購圖書、儀器充實館藏,稱浙江藏書樓。這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更名為浙江圖書館。1931年…[詳細]
古越藏書樓
  今浙江紹興城區(qū)勝利西路,緊鄰大通學堂。清末徐樹蘭(1837年至1902年)創(chuàng)辦。古越藏書樓,是我國圖書館史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第一家具有近代公共圖書館特征的藏書樓。古越藏書樓的創(chuàng)辦人是山陰人徐樹蘭。徐樹蘭是位賦閑的兵部郎中,在西方文化的啟迪和維新改良主義的影響下,參照東西方各國圖書館章程,以存古和開新為宗旨,捐獻私人藏書7萬余卷,于1903年在他的家鄉(xiāng)浙江紹興購地一畝六分,耗銀三萬二千九百六十兩建造此樓,1904年正式向社會各階層人士開放。在管理方法上除繼承封建藏書樓的傳統(tǒng)外,又吸取外國先進經(jīng)驗。編有《古越藏書樓書目》,舊分經(jīng)、史、子、集、時務(wù)5部,編為35卷;后分為學部與政部,改編為20卷。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