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 > 莆田市 > 城廂區(qū)旅游

雷光熙烈士故居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雷光熙烈士故居
雷光熙烈士故居為紅色旅游經(jīng)典景區(qū)。

雷光熙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城廂區(qū)常太鎮(zhèn)渡里村畬角里自然村。

雷光熙(1915—1941),曾用名雷音,畬族。其父雷覺蒼是傾向進步的民軍營長,北伐戰(zhàn)爭結束后,莆田民軍被國民黨軍林繼增部收編,雷覺蒼在國民黨地方--中被枉殺。面對家庭突遭的厄運,雷光熙十分悲憤,深感社會黑暗,遂中斷學習回鄉(xiāng)繼承家業(yè)。1934年9月間,王于潔回到莆田重建中共莆田中心縣委后,派陳建新到常太做雷光熙思想工作。雷光熙對共產(chǎn)黨振興民族的作為深有好感,表示堅決投身革命,并主動獻出家里所藏的3挺輕機-、9支-、1支駁殼-及-、手-數(shù)箱。于是,黨組織用這些武器在常太建立一支游擊隊。在斗爭中,雷光熙從一個普通學生逐漸成長為英勇善戰(zhàn)的游擊隊員,經(jīng)受了-林彈雨的考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36年5月,閩中工農(nóng)游擊隊第一支隊從福(清)永(泰)邊的羅漢里突圍出來后,并入第二支隊。在考慮副支隊長的人選時,閩中特委認為雷光熙參加革命后進步顯著,有培養(yǎng)前途,決定提任副支隊長。兩支隊伍合并后,經(jīng)過整訓,戰(zhàn)斗力大大加強,一連打了幾次勝仗,在這些戰(zhàn)斗中,雷光熙總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拔靼彩伦儭焙,閩中工農(nóng)游擊隊改編為中華人民抗日救國義勇軍第7路軍第1縱隊,雷光熙任副司令員,致力于建立閩中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7年9月上旬,閩中國共雙方達成和談協(xié)議,同年10月15日,閩中抗日義勇軍奉命下山,接受國民革命軍二三九旅點編,部隊番號改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0師獨立大隊,雷光熙任第1中隊中隊長。同年11月中旬,獨立大隊奉命開赴泉州駐防。1938年3月10日,國民黨頑固派背信棄義制造了“泉州事件”,強行收繳了閩中游擊隊的-械。楊采衡、吳德標、雷光熙等領導人團結全體指戰(zhàn)員堅持斗爭,強烈-國民黨頑固派的暴行。在中共東南分局和新四軍軍部的交涉下,閩中游擊隊終于回到了黨組織和新四軍的懷抱,于4月下旬奉新四軍軍部之命開赴皖南。在抵達軍部前后,雷光熙、楊采衡、吳德標、金貫一、翁鴻鏜5位連營干部先后受到葉挺軍長、張云逸參謀長的親切接見,部隊被編入新四軍軍部特務營第2連,雷光熙任軍部警衛(wèi)團某營教導員。在“皖南事變”中,雷光熙與營長率部多次頑強抗擊頑軍的進攻,后突圍出來,但在從無為縣坐船到南京瓜州渡口時,被偽軍拘留,后被害于獄中,時年26歲。

雷光熙烈士故居為兩層土木結構,坐北朝南,建于1910年,1936年4月,被國民黨駐軍燒毀,F(xiàn)存故居坐西朝東,為建國后修建,兩層土木結構,中間為露天庭院,兩側共4間廂房,總占地面積28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墻體出現(xiàn)較大裂痕,已列為危房。

信息來源:莆田市委黨史研究室

渡里村:渡里村位于常太鎮(zhèn)西北部,全村面積 7.2平方公里,現(xiàn)有耕地面積286畝,山地面積10516多畝。總人口2084多人,共有397多戶,分為7個自然村、13個村民小組。設立一個黨支部,黨員68名。 主要經(jīng)濟作物有枇杷,主要經(jīng)濟支柱是餐飲業(yè)。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1230多元。近年來先后取得榮譽農(nóng)商行信用社。我村特色產(chǎn)品是頂外壇紅姑,價格1000元/斤…… 渡里村詳細信息++


>>鄭金照烈士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