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衢州市 > 開化縣旅游

開化靈山寺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開化靈山寺
開化靈山寺為文化旅游景點。

開化靈山寺簡介

靈山寺始建于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原寺院內有千佛閣、地藏殿、凈照堂、園通閣、鐘樓、鼓樓等建筑物。1934年,在寺院創(chuàng)辦了開化佛學進修社,中國佛教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曾親臨弘揚佛法。1995年開始復建靈山寺,規(guī)劃總面積150畝,總投資1500萬元,開發(fā)建設大雄寶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鐘鼓樓、靈山賓館等,F(xiàn)已投資500多萬元,殿內佛像形象逼真,院內走道欄桿均為石雕,規(guī)模位居浙西第一,正在申報省級重點管理寺院。

浙江省開化縣位于浙江西部邊境(東經(jīng)118°01′-118°37′,北緯28°54′-29°30′),地屬衢州市,是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處,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周圍與常山縣、淳安縣;江西省婺源縣、德興市和玉山縣;以及安徽省休寧縣接壤!建縣于北宋太平興國六年即公元981年,距今有1025年歷史。

其地山勢奇?zhèn),林木蔥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剎靈山寺旁依少華山,寺院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余年歷史,唐朝起寺院改為“靈山”。該寺地處豫鄂兩省之間是,是官營建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信陽靈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13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為“國廟”。相傳唐朝有一縣令棄官出家,長途跋涉,到印度學習佛法,學成后返回靈山寺傳經(jīng)-。

北宋·仁宗年間,有靈然禪師上奏圣上,國母信仰佛教,批該寺三年公糧(每年兩萬七千兩銀子)重新進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復修,明朝人張仲簡有碑記。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又重建,至正八年(1349年)由陳大用任主持。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該寺降香,敕封住僧為金碧禪師,改名“圣壽禪寺”,并親題匾額。同時還賜給這座寺院“半副彎駕”、金瓜、鉞斧等儀杖,寺脊上裝有龍頭鳳尾,稱為“皇廟”。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鐘鼓樓臺。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羅漢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07年)落成。清圣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果英和尚留學印度歸國帶有梵石釋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羅漢造像等,并對該寺再次重修。嘉慶后,歷代為斷修繕。民國年間,兵災匪禍,修少毀多,已是斷碑殘剎,冷落蕭條。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靈山寺僧屬臨濟正宗支派。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華山)、大寺、中、南、北、馬放溝等六部分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間。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達三十多萬人。靈山寺建筑布局結構嚴整,六座大殿依山勢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現(xiàn)有六間前大殿、三間祖師殿、五間大佛殿、三間法堂、五間祭仙宮、五間五星殿、共計三十間。六座大殿分別供有各種仙佛造像:歡樂殿供關公,祖師殿供達摩,大佛殿供釋迦,法堂供羅漢,祭仙宮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顯示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點。

靈山寺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中頗有聲望。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期間,曾提出往該寺瞻仰,因當時交通不便,末能成行。“文革”期間,各種佛像砸毀貽盡,金鼎殿宇全部拆毀,唯“圣壽禪寺”四字保存至今,F(xiàn)在的寺門匾額為原全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親筆所寫。


>>葫蘆島靈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