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祠堂遺址”位于棗強縣王常鄉(xiāng)后舊縣村村西,始于明代,對于我們研究和探討董仲舒儒學文化和明代祠堂建筑風格等提供了重要依據(jù)。董仲舒,棗強人,西漢經學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對《春秋》領悟深透。在繼承發(fā)展傳統(tǒng)儒學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新儒學。漢武帝采納他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確立儒學為國家政治學說。從此開兩千年封建社會奉儒學為正統(tǒng)思想之先河,歷代封建帝王稱他為“闡道醇儒”,世人稱“董二圣”。他的……[詳細] |
在棗強縣縣城第二小學家屬院附近,有一座“三十六烈士墓”,這里長眠著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國殉難的36位英雄。上個世紀40年代初,在日寇發(fā)動“鐵壁合圍”對華北平原展開大掃蕩的背景下,1940年1月17日早晨,當時的棗強縣縣長郭魯率縣政府人員和縣大隊與敵人展開游擊戰(zhàn),不想在景村被數(shù)倍于己的敵人包圍?谷罩臼總儩M腔熱血,靠殘舊的步槍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無奈敵人裝備精良,我抗日力量為敵擊潰,除去奮力沖出者和陣亡者,共……[詳細] |
董仲舒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學家,由于他的思想觀點是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所以為歷代統(tǒng)治王朝所推崇,稱之為“董二圣”。明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年)統(tǒng)治階級在他的家鄉(xiāng)立祠雕像,從山西運來巨石,聘請丁名工匠。相傳,石頭運到河北棗強縣舊縣村就是運不動了,人們以此當做董子故里,在此建了董子廟,雕刻了一尊石像安放于廟中。石像位于舊縣村西幾十米處。坐式,雙手捧一笏板,高2.5米,重約4噸。像前左右各有一聾……[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