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安徽省 > 亳州市旅游

亳州市景點介紹

  夕牛望月橋,就是縣志所載的西橋。民國四年《重修蒙城縣志》載:“西橋,在城西門外,即縣八景之一西橋夜月處?滴醭跄,玉隍廟道士孫宗玉重修!笨滴醭跄晔1662年。既然說是重修,可知此橋創(chuàng)建是在此前。具體時間已無從查考。這座橋解放后還有,已經破損不堪,但仍可通行。老縣城西門外本來有一條南北大路,路的南段拐彎處有一條東西向的水溝,向東通護城河。橋就架在這條水溝上。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水溝已成了一條干溝。這……[詳細]
  龍窟也稱龍窩。據(jù)說在太公(呂望)集南,離城20里。它是一個地泉,深不見底,有龍蟄居其中。如果掘開泉口就會下雨,掩上泉口,雨就停止,非常靈驗。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夏五月,蒙城大旱,連月無雨,土地裂口,禾苗枯干,官民焦急萬分。這時有人說了龍窟的事,說是:“很久以前,有個人挖地挖到一個地泉,泉口大如斗,泉深不見底,他就用竹竿向下試探,結果泉水奔涌而出,過了一會便是大雨傾盆,晝夜不停,大地幾乎被淹……[詳細]
  在蒙城縣境內,渦河兩岸曾有著聞名遐邇的張氏兩花園。城東三十里渦河北岸,與雙澗集隔河相望的張花園,占地三十畝,規(guī)模較大,通稱“大花園”,又名“張氏別墅”。花園的主人名叫張士彥,字秀齋,世居蒙城,曾任鎮(zhèn)江府丹徒縣令。相傳,清末民初,盜賊四起,世道不平。張士彥辭官歸里,溯水北上,由江入淮,由淮入渦;行至雙澗集西頭河下,已是夜晚時分,皓月當空,天水相映。張士彥久別故土,出艙賞月,正好領略故鄉(xiāng)的水上風光。忽……[詳細]
  據(jù)明、清《蒙城縣志》載,蒙城舊有土城,開南、北、西三門。東面因渦水環(huán)繞,故未立門。明正德六年(1511)改筑磚城,增開東門及小北門(因這段渦河逐漸往東北改道),并在城墻外面開挖護城河,城內開挖內城河,以泄積水。然而內外城河的蓄水量畢竟有限,由于不通渦河,遇到大水之年,城廂內外依然積水成災。于是又在北門外順河街東、西兩頭各挖一條排水溝,導積水入渦。天長日久,兩條排水溝越沖越寬,越流越深,影響了交通![詳細]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渦河東渡口的景象和沿河風光,至今記憶猶新。從蒙城北大街到北城門,那古老的城門甕圈里,陰森森的,發(fā)黑的墻壁上,往往貼有官府的告示,天長日久,墻上便殘留著一層厚厚的發(fā)霉的痕跡,因無人刷洗,發(fā)出了酸味。出了城門,便是東西向的順河街,沿街是一家接一家的飯店和熟食攤點;行人經過,店里發(fā)出招徠顧客的吆喝聲。這些針對鄉(xiāng)民的飯鋪,有饅、稀飯、豆芽菜,花上十幾文銅錢,便能把肚子填飽。由順河街向北,……[詳細]
  白云庵曾經是一座名聞遐邇的古剎,遺址現(xiàn)位于我縣范集鄉(xiāng)戴園村西田莊東南直溝東岸。據(jù)《蒙城縣志》記載:該廟是古壇城(北冡故城)的東門。民間傳說從前有個劉氏姑娘嫁給戴姓人家為妻,婚后不久夫亡,守節(jié)不再醮。娘家為她建白云庵,讓她出家為尼,因戴姓是當?shù)孛T望族,有18個莊,白云庵又成了戴氏的家堂廟,故稱“戴堂廟”。此庵初建年代己無從考查。據(jù)耄耋老人回憶,自清代中葉至抗日戰(zhàn)爭以前,曾三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為西……[詳細]
  蒙城風月亭始建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當時“漆園詩社”詩友們從事詩文活動的場所。漆園詩社成立于民國十年(1921年),是本縣組織較早的文學團體。當時蒙城城鄉(xiāng)各地文人、學者中詩歌愛好者有近百人參加。詩社召集人楊景崧(名春峰)是本縣百年老店“存仁堂藥號”的店主。楊于1935年在其后院興建“臥云樓”作為藏書樓,并在臥云樓上建筑一座“風月亭”,作為詩友們固定的活動之處。每年農歷夏至后“初伏”之日起……[詳細]
  在蒙城東北十五里,蒙宿公路北岸,有一座廟---奶奶廟,它修建于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當時唐朝初建,天下稍定,統(tǒng)治者為鞏固他的統(tǒng)治,利用佛教來麻痹人民的意志,全國各地,大興土木,廣修寺院。大將尉遲敬德屯兵蒙城板橋橋東畢集。派人在蒙修了不少寺院,奶奶廟就是其中之一。泰山為五岳之首,山頂碧霞宮,有一座寺廟,叫泰山奶奶廟,此廟修成后也以泰山奶奶廟命名。原地址在吳寨東四百米楊洼。1990年有……[詳細]
  蒙城民間有七仙八景的傳說。在七仙之中有一仙人當?shù)匕傩辗Q他為劉海仙。劉海,名喆,字昭遠,號海蟾,渤海人,金朝進士,十六歲及第,五十歲作宰相。一日下朝路遇兩位道人,見劉行禮,請劉至其家稍坐,并向劉討一金錢,自拿出雞蛋十余個,把蛋壘在金錢上,劉見了大驚曰:“太危險了。”道人曰“宰相,你才真太危險呢?伴君如伴虎,對不對?”劉喆醒悟,官不做了,換了便衣到終南山出家,他云游時到過蒙城,在蒙城城內西北隅修練,建……[詳細]
  蒙城老人皆知縣西門內有一條南北街,名“三星街”其街名的來歷,卻鮮為人知。清嘉慶十九年(1814),我縣著名指畫家蘇廷煜(曾任巢縣教諭,后升江寧府教授),以年老告退,返里閑居馬頭街蘇家巷(即今三星街),賦詩作畫。其繪畫作品,筆法蒼古。最著指畫,為世人所珍愛。晚期畫作署名“九九老人”、“蘇虛谷”。本地紳士能求得蘇老先生一幅畫,則視為珍品,引以為榮。蘇廷煜集平生詩作,題名《鳩居集》。當時,與蘇為鄰的兩位……[詳細]
  縣鐘鼓樓北有一條東西向的小街,東接東環(huán)路,西接北大街,名叫三報司街。這條小街的西頭有一個“三報司”!叭龍笏尽笔且蛔R!皥蟆笔且蚬麍髴,古人迷信,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必定要報!薄八尽笔侵鞒。“三”是三個人!叭龍笏尽笔菫橹鞒秩碎g因果報應的三個人建的小廟。這座廟很小,它建在三報司街與北大街連接處的一個很小的過街木樓上,只有一間小屋,面積不過十平方米左右,里面……[詳細]
  蒙城是皖北地區(qū)的一個古老縣城,有四千多年的歷史?h城西門內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新民街,街的中段有一條南北小巷,長約300米,寬不足一米,巷內兩人迎面相遇,必須側身相讓,方能通過,所以,人稱“一人巷”!耙蝗讼铩钡挠蓙,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代嘉靖年間,縣城有兩個大戶人家,一個姓何,一個姓李。何、李兩家都在此建宅,為爭一墻,互不相讓,訴諸縣衙,久斷未決。原因是:何家的親屬何惟敬在京城官居御史,蒙城……[詳細]
  蒙城縣常興鎮(zhèn)西北15華里的老李集西北首,原有一座華祖廟,廟院內有棵高大的千年古樹,當?shù)厝硕冀兴傍櫻銟洹薄4藰涓叱鲈簤,遠遠望去,好似青羅傘蓋,挺拔直立。樹的葉子與柿樹相仿,開白色小花,花瓣中心含有米粒大的綠色圓粒;結出豆大的紅果,可食,其葉子可以泡茶,茶色紫紅。此樹與其他樹木不同,它有幾個奇特之處,其一,樹葉葉脈是紅色。若用圓錐或硬棒在上面寫字,從正面不現(xiàn)字形,對著陽光斜視即可清晰現(xiàn)出紅色字跡;……[詳細]
  元、明、清至民國初期,是蒙城興建和重修寺、殿、庵、觀、祠、閣、堂、府、廟宇最多、最興盛的時期。根據(jù)民國五年的綜合統(tǒng)計,當時全縣境內共有各種不同類型的大小廟宇100多所,其中縣城里有22個,集鎮(zhèn)上最多的小澗鎮(zhèn),有20多個,雙澗鎮(zhèn)有近50個,板橋集有45個。城隍廟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間,據(jù)《蒙城縣志》記載,位于東門里黌巷街,西與文廟很近,中間只隔一青龍小巷,東和三清觀相鄰,F(xiàn)位于新城路中段,西面靠近文廟,……[詳細]
  蒙城西北王樓村,抗日戰(zhàn)爭后期曾為我新四軍第四師師部的駐地,彭雪楓、張震等都曾在此住過。村后有一座革命烈士墓,那便是四師偵察科長羅會廉烈士墓。陵墓置于蒼松翠柏之中,四周砌有花墻,中間建有紀念亭,立有碑石,碑文有四師司令部、政治部撰寫的《羅會廉同志傳略》,-、張震、吳芝圃的聯(lián)名書挽“會廉同志千古”,壇城鄉(xiāng)全體民眾敬送的挽詞“義勇可風”等。羅會廉烈士于一九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在貴州省普安縣樓下河畔一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