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紅色旅游景點

鄭金照烈士故居
  鄭金照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常太鎮(zhèn)常太村梧坑小組。鄭金照(1911—1936),曾用名李逵。1926年秋考入福建省立莆田高級中學,在校期間參加了黨領導的反帝大同盟組織,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轉為中共黨員。-是年9月中旬,中共莆田縣委決定成立“莆田各界反帝援助林案委員會”,組織開展反帝愛國斗爭,鄭金照作為委員會5個成員之一,與郭壽鑾等帶領學生、工人和農民登上英商泰利公司的“駕鰲”輪,揪出買辦分子進行游街示眾,并搗毀設在涵江宮下街的國民黨特種消費稅局和勾結英商的陳湖泉豆餅行,政治影響較大,受到福建省委的通報表揚。1930年3月,鄭金照在他的母校省立莆高領導學生開展聲援印度和朝鮮的獨立運動,國民黨-當局對這一運動加以鎮(zhèn)壓,悍然下令逮捕并-殺了莆田學生會領導人陳文奮、林春暉,校方也蠻橫地將鄭金照等10多位學生開除。此后,鄭金照奉命轉入地下革命斗爭,不久,被任命為中共莆田縣城區(qū)區(qū)委……[詳細]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
  福州馬尾船政文化遺址群以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心,包括中坡炮臺、昭忠祠、英國領事分館、輪機車間、繪事院等多所船政遺址;展現(xiàn)了近代中國科學技術、新式教育、工業(yè)制造、國防建設、西方經(jīng)典文化翻譯傳播、東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豐碩成果;折射出立志進取、積極作為、虛心好學的傳統(tǒng)文化神韻,形成獨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國近代工業(yè)的重要發(fā)源地,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先后被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及國防教育基地。馬尾地處福建閩江下游出?冢c臺灣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門戶,近代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14個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楨在這里創(chuàng)辦福建船政,這是近代中國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專業(yè)機器造船廠,由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建船廠、造兵艦、制飛機、辦學堂、引人才、派學童出洋留學等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yǎng)和造就了嚴復、詹天佑、薩鎮(zhèn)冰、鄧世昌等為代表的一……[詳細]
中共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松蔭堂)
  松蔭堂,又名永東樓,位于古田鎮(zhèn)八甲村,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屬磚木結構。屬圍垅式建筑,二層二進五廳七開間土木樓房,建筑面積850平方米,占地面積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為一正兩橫,正樓分正門、前廳、天井、大廳、廂房和后廳,兩橫是兩側護厝。大廳為疊高平房、后廳為二層樓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飛檐翹角,雕梁畫棟。20世紀20年代,外國傳教士強行租用松蔭堂為禮拜堂。1929年5月,紅四軍第二次入閩到達古田后,外國傳教士都先后離去。12月,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進駐古田,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蔭堂。毛澤東、陳毅以及前委機關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也住在這里,積極為即將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作準備。1929年12月中旬,紅四軍進駐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這里。毛澤東、陳毅以及前委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員也曾居住在這里,積極為即將召開的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詳細]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舊址位于福州市鼓樓區(qū)安民巷南側53號(原27號)。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國共合作,共同抗日。10月,經(jīng)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xié)議,將南方8個省10多個地區(qū)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為了便于福建的--工作,中共東南分局委派新四軍參謀長張云逸、黨代表葉飛等從南昌來到福州,就福建紅軍和地方游擊隊改編問題與國民黨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進行談判,并提出在福州設立新四軍辦事處。1938年2月,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正式成立。中共閩東特委宣傳部長兼--部長王助以新四軍參議的身份任辦事處主任(后由閩東特委書記范式人以新四軍軍部上校身份任負責人)。2月23日,張云逸、王助、孫克驥等10余人抵達福州,即與陳儀就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人員和漳浦事件等問題進行談判并達成協(xié)議: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人員編制不超過20人;歸還漳浦事件中被扣留的紅軍游擊隊人員和-支。次日,張云逸和王助接見福州記……[詳細]
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
  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位于上杭縣古田鎮(zhèn)八甲村、溪背村、上洋村、五龍村、蘇家坡村,年代為1929年。簡介:包括紅軍士兵委員會舊址(毓公祠),紅軍軍醫(yī)處(吉興堂),紅四軍后勤工作部門舊址(篤厚堂),紅四軍哨所舊址(文光閣、紅軍橋),閩西特委機關干部培訓班舊址(鴻玉堂)及蘇家坡圳背巖洞等7處,與古田會議密切相關,是古田會議內涵的補充和延伸,為古田會議的0-召開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保護范圍:毓公祠、篤厚堂、吉興堂:建筑四周各向外延10米。文光閣:閣四周各向外延20米。紅軍橋:橋四周各向外延20米。鴻玉堂:東至發(fā)電站圍墻,西至西山墻外10米,南至圍墻外10米,北至后檐墻外10米。蘇家坡圳背巖洞:東至山頂分嶺,西至溪西岸,南至停車場,北至洞外30米。2018年,古田會議附屬舊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閩中工農游擊隊駐地舊址
  閩中工農游擊隊駐地舊址位于莆田市城廂區(qū)常太鎮(zhèn)渡里村畬角里自然村。1933年10月,莆田工農紅軍游擊隊隊長鄭金照被任命為中共常太區(qū)委書記,派回常太開展工作。鄭金照回到常太動員各村農會發(fā)動農民開展抗租斗爭,同時深入外坑等村在農民中傳播革命思想,培養(yǎng)革命積極分子,在外坑大厝、畬角里發(fā)展了陳文通、雷金桐、華金雀等參加革命隊伍,為開辟閩中游擊區(qū)打下基礎。1934年9月中共莆田中心縣委在靈川西厝村重建后,決定到國民黨統(tǒng)治勢力比較薄弱的常太山區(qū)發(fā)展新的活動據(jù)點。同年10月,鄭金照、陳建新、翁鴻鏜等奉命到常太開辟新區(qū)。當獲悉外坑有位原民軍營長的兒子雷光熙擁有-支欲報父仇時,便以探親訪友為名到外坑畬角里雷金桐家,一起動員其堂弟雷光熙參加革命隊伍。雷光熙接受動員后,毅然獻出家里所藏的-支彈藥,參加了革命隊伍。隨后,莆田中心縣委利用這些-支彈藥,在常太組建了一支10多人的農民武裝。外坑從此成為閩中黨組織和游擊隊……[詳細]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
  閩中抗日辦事處舊址位于莆田市城廂區(qū)龍橋街道田尾新村208號?谷諔(zhàn)爭初期,閩中地區(qū)通過和平談判,把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80師獨立大隊,實現(xiàn)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9月,閩中工委在莆田城關西來寺設立抗日辦事處,以便雙方聯(lián)系,負責人方子明。1938年3月,國民黨頑固派背信棄義,悍然發(fā)動“泉州事變”,謀害了工委和部隊負責人劉突軍,并將獨立大隊包圍繳械。后經(jīng)我方據(jù)理力爭,國民黨方面被迫同意把閩中紅軍游擊隊交還新四軍,開往皖南前線抗日。1939年,國民黨又推行“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并陸續(xù)頒布所謂“限制異黨活動”的一系列-法令。面臨這種局面,閩中黨組織一邊在莊邊寧里舉辦訓練班培訓抗日干部,一邊派張伯庭等同志到莆田沿海開辟新的抗日根據(jù)地。1940年2月,閩中抗日辦事處遷移到沿海忠門王厝村,在山區(qū)游擊活動的游擊武裝力量也調派到莆田沿海工作,進行抗日救亡宣傳。以“保家衛(wèi)國”為口號,……[詳細]
中共閩清縣委機關駐地暨劉忠瑤故居舊址
  中共閩清縣委機關駐地暨劉忠瑤故居舊址位于閩清縣坂東鎮(zhèn)坂中村佛堂前。1947年8月底,中共閩浙贛區(qū)黨委決定加強閩清工作,成立以陳世明為書記、劉忠瑤為組織委員的中共閩清縣委。為了更好地貫徹省委8.28會議精神,盡快打開閩清及閩(清)永(泰)尤(溪)邊工作新局面,陳世明開始組織力量。一方面,從福州地下黨中抽調一部分閩清籍或與閩清關系密切的黨員,如劉忠瑤、鄭一惠、廖懷玉、劉子萍、周天賜等來閩清開展工作,建立閩清農村據(jù)點;另一方面,準備在農村平原工作有了初步基礎上,迅速建立山頭武裝基地,開展游擊戰(zhàn)爭。陳世明向林汝南及區(qū)黨委推薦抽調熟悉閩清山頭情況、武裝斗爭經(jīng)驗豐富的閩中游擊隊骨干劉志德再回閩清工作。9月中旬,中共閩(清)尤(溪)永(泰)南(平)古(田)中心縣委建立,書記林汝南(兼),委員有陳世明、楊良言、廖懷玉(女)等。與此同時,調整充實中共閩清縣委:書記陳世明,副書記鄭一惠,委員劉忠瑤、劉志德。1……[詳細]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總司令部舊址暨毛澤東、朱德舊居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總司令部舊址暨毛澤東、朱德舊居位于建寧縣溪口鎮(zhèn)溪口社區(qū)溪口街49號。1931年5月16日至31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采取“誘敵深入”、“避強打弱,在運動戰(zhàn)中殲滅敵人”的方針,自江西富田一路向東橫掃700里至福建建寧,取得白云山戰(zhàn)斗、白沙戰(zhàn)斗、中村戰(zhàn)斗、廣昌戰(zhàn)斗、建寧戰(zhàn)斗五戰(zhàn)五捷,殲敵3萬余人,繳-2萬余支的輝煌勝利,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1931年5月31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擊潰建寧守敵劉和鼎部第56師7000余人,解放了建寧城,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發(fā)動的對中央蘇區(qū)的第二次“圍剿”。當晚,朱德總司令、毛澤東總政委率領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進駐溪口天主教堂。他們在這里從事了許多的重要革命活動,開辟了建(寧)黎(川)泰(寧)革命根據(jù)地;毛澤東滿懷豪情地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真實反映了工農紅軍“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詳細]
雷光熙烈士故居
  雷光熙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城廂區(qū)常太鎮(zhèn)渡里村畬角里自然村。雷光熙(1915—1941),曾用名雷音,畬族。其父雷覺蒼是傾向進步的民軍營長,北伐戰(zhàn)爭結束后,莆田民軍被國民黨軍林繼增部收編,雷覺蒼在國民黨地方--中被枉殺。面對家庭突遭的厄運,雷光熙十分悲憤,深感社會黑暗,遂中斷學習回鄉(xiāng)繼承家業(yè)。1934年9月間,王于潔回到莆田重建中共莆田中心縣委后,派陳建新到常太做雷光熙思想工作。雷光熙對共產黨振興民族的作為深有好感,表示堅決投身革命,并主動獻出家里所藏的3挺輕機-、9支-、1支駁殼-及-、手-數(shù)箱。于是,黨組織用這些武器在常太建立一支游擊隊。在斗爭中,雷光熙從一個普通學生逐漸成長為英勇善戰(zhàn)的游擊隊員,經(jīng)受了-林彈雨的考驗,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6年5月,閩中工農游擊隊第一支隊從福(清)永(泰)邊的羅漢里突圍出來后,并入第二支隊。在考慮副支隊長的人選時,閩中特委認為雷光熙參加革命后進步顯……[詳細]
谷文昌紀念館
  解放前的東山島,風沙肆虐、寸草不生!盎纳蕉d嶺和尚頭,林草奇缺水如油。風沙無情田屋休,三餐難度人外流”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隨軍南下解放東山的老縣委書記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實踐,制定出筑堤堵沙、種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找到適宜東山種植的樹種木麻黃,并在全縣掀起植樹造林熱潮,至1964年共造林8.2萬畝,全縣400多座小山丘和3萬多畝荒沙灘基本綠化,141公里的海岸線筑起“綠色長城”。1987年,東山人民將他的骨灰安葬在當年他親手建起的赤山林場;1999年,東山各界捐資120萬元,在此基礎上修建了谷文昌陵園,內有谷文昌塑像與谷文昌陵墓;谷文昌紀念館經(jīng)中共中央辦公廳批準建立,2004年2月,建成開館。2012年對館區(qū)進行拓展規(guī)劃建設,形成谷文昌紀念園。紀念園由現(xiàn)有的谷文昌紀念館、陵園、塑像、管理樓以及正在籌建中的紀念廣場、東山成就展示館、停車場和館區(qū)綠化等系列配套工程組成,占地面積……[詳細]
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園
  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座落于豐澤區(qū)城東鎮(zhèn)的萊山上,占地面積45畝,建有紀念碑、紀念館等紀念建筑物及瞻仰臺、工作室、停車場、山門等配套設施,是泉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逐步成為“集紀念、教育、宣傳、游覽和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社會主義文化精品”。泉州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自1927年1月中共泉州地方黨組織成立以來,有1700多名泉州兒女為民族解放和共和國建設事業(yè)英勇獻身,用熱血和生命鑄就了燭照千秋的歷史豐碑。1991年,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建設泉州市革命烈士陵園,以緬懷先烈、教育后人。1994年8月,泉州革命烈士紀念碑奠基,1996年10月落成揭碑。烈士紀念碑高26.12米,寬3.57米,主碑正面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由原中顧委委員、福建省委書記項南題詞“功垂千秋,氣貫長虹”。1998年,建筑面積達1300多平方米的……[詳細]
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
  中共閩南地委機關舊址位于漳州市云霄縣和平鄉(xiāng)通貝村烏山共頭里。1946年11月,根據(jù)中共中央指示精神,撤銷閩粵邊臨委,成立閩粵邊工作委員會,同時宣布撤銷閩南特委,成立閩南地區(qū)委員會(簡稱閩南地委),隸屬閩粵邊工委,陳文平任書記。1947年5月,閩南地委改隸屬閩粵贛邊區(qū)工作委員會,地委領導班子也相應進行調整,盧叨正式從邊工委調回,任閩南地委書記,陳文平任副書記。1948年8月,成立中共閩粵贛邊區(qū)委員會,書記魏金水,閩南地委書記盧叨、副書記陳文平等15人為委員。至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前,閩南地區(qū)黨組織得到空前發(fā)展,閩南地委下轄中共平和縣委、中共詔安縣委(原云和詔縣委)、中共靖和浦縣工委、中共永和靖縣工委、中共南靖縣工委、中共漳南工委、閩西南白區(qū)共產黨組織、中共安南同縣工委、中共安溪中心縣委等;人民武裝力量發(fā)展為5個團,2個獨立大隊及云和詔、永和靖、惠安、泉州工作團計6000多人-,為配合……[詳細]
玉田、桃源黨支部舊址
  玉田、桃源黨支部舊址位于長樂區(qū)玉田鎮(zhèn)玉田村鄭氏宗祠和玉田鎮(zhèn)桃源村鄭氏支祠內。1926年6月,福州協(xié)和中學黨小組派鄭乃之、趙忠英、鄭寅等在榕學生回玉田發(fā)動農民群眾,組織農民協(xié)會,反對國民黨發(fā)行“金庫券”,在玉田宗祠召開群眾大會,斗爭--污吏吳梓卿,追回了被0-的款項,這一斗爭取得了勝利。1927年4月3日,福州發(fā)生--事變,福州地區(qū)共產黨人被屠殺殆盡,黨組織慘遭摧毀。10月間,中共中央特派員劉謙初來福州整頓恢復地下黨組織,同時發(fā)動玉田地區(qū)農運。1928年2月(春節(jié)后),福州市委又派出江木煊、鄭乃之、孫健、付炳恭、趙忠英、陳仁材到玉田地區(qū),以籌辦玉田、桃源小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建立了黨小組,江木煊任組長兼組織,孫健任宣傳委員,鄭乃之負責--和農民協(xié)會工作,發(fā)展了三十多個農民黨員,4月間成立了玉田、桃源兩個黨支部,江來煊任玉田支部書記,鄭麻堂任桃源支部書記。福州市委還通過關系派黃源、王介山打……[詳細]
東嶼革命烈士陵園
  東嶼革命烈士陵園位于長樂區(qū)的大象山麓的峽漳路營前街道東嶼村路段一側。東嶼烈士陵園是中共閩中地委福長林中心縣委(后改名閩中地委福馬工委)陳大鹍(組織部長)、林坡(組織副部長)、陳定波(工委組織部長)、林大猷(區(qū)委書記)、林象玉(村支書)、嚴章(游擊隊員)、林景國(游擊隊員)等7位烈士長眠之地。1949年,福州即將迎來解放,3月18日、7月27日、8月12日-派在長樂閩侯圍剿偷襲與搜捕中共地下黨員時,上列7同志中6位先后不幸被捕,1位陣亡。陳大鹍、林坡在長樂城關不幸被捕,押往江田,刑訊中,大義凜然,抗辯終日,宣傳愛國民主;深夜臨刑,兩烈士從容赴難,慷慨悲歌,高呼口號,昂首闊步,走上刑場,慘遭活埋。林大猷不幸在古槐被捕,遭酷刑逼供,堅貞不屈,被割鼻、割耳、挖心肝、凌遲慘死,推入糞池。林景國在里尾戰(zhàn)斗中,帶病上陣,奮勇拼殺,身受重傷倒地被執(zhí),--于樹,對敵怒罵不絕,被剖腹、砍頭。林象玉在敵人突襲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