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上海市旅游

上海市文物古跡介紹

黃家花園舊址
  黃家花園舊址位于桂林路128號,年代為1934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黃家花園舊址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滬府發(fā) 〔2014〕29號)![詳細]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樓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樓位于江西中路與河南中路、福州路與漢口路之間,現(xiàn)稱老市府大樓,呈正方形。正大門在漢口路193~223號,面朝東北。民國2年(191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開始集資興建,中途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停工,民國8年重新開工,民國10年造成。占地4823平方米,建筑面積22705平方米。原設(shè)計四層,局部五層,后普遍加建至五層。由工部局打樣間建筑師自行設(shè)計,裕昌泰營造廠承建,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建筑為辦公大樓。沿路呈周邊式布置,中央為車馬廣場。建筑層次較高,大樓內(nèi)部設(shè)備考究,馬賽克地坪,洋松、柳安木地板,鋼窗,外墻以花崗石砌筑,有“石頭”房子之稱。底層有大型半圓形式鋼窗39扇,二、三層之間有粗大的愛奧尼式花崗石圓列柱,二層窗楣上有弧形,三角形斷檐山花,四樓外墻上挑伸出1米左右的廊檐。整幢大樓為仿歐洲的建筑式樣,東大門前,建有凸面扇形廊,由4根花崗石方柱支撐,方柱四周又豎4根花崗石圓柱,該廊……[詳細]
國祥胡同二號四合院
  國祥胡同二號四合院位于東城區(qū)國祥胡同。清代和碩親王那彥圖府邸中路最北邊的兩個并排院落。占地4800平方米。東院,南為垂花門,院內(nèi)正房為5開間大式硬山箍頭脊,灰筒瓦頂。東廂房3間,西廂房為兩卷勾連搭過廳。西門通西院,院中有兩座疊石假山,轉(zhuǎn)角廊環(huán)繞全院。西院,南房3間,東廂房是與東院相通的過廳。正房大式硬山簡瓦箍頭脊,前出軒,軒為懸山卷棚頂,面闊三間,前有月臺三出陛,正房5間,明間原有“洗退齋”木匾、落地花罩、博古架等。西間為佛堂,碧紗櫥的隔扇心內(nèi)裝裱有名人書畫,上部的橫披窗上有雕嵌的玉石畫,以及鐫刻的成親王所寫“相靈古瑟”詩一首。西北邊跨院內(nèi),還有一座西式2層小樓。辛亥革命后,宅第抵押給教堂,又轉(zhuǎn)至金城銀行、醫(yī)院。后2號院由某幼兒園使用。1987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范圍及建設(shè)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北至國祥胡同2號四合院院墻,南至2號院圍墻最突出部分的東西延長線,西至距保護建筑5米![詳細]
484、息焉堂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息焉堂
  息焉堂位于可樂路1號西人公墓禮拜堂,位于上海動物園的北側(cè),哈密路劍河路的交界處西側(cè)。建于1925年,造型現(xiàn)代,穹頂為拜占庭風格,門窗則是哥特式的,反映出鄔達克的個人設(shè)計偏好及地域情結(jié)。平面為等十字形,底層和二層的地面均鋪彩色花崗巖。四角有四根束柱,上承帆拱與穹隆,顯示出拜占庭建筑特征。穹隆底部密排一圈尖券窗洞,光線射入時形成幻影,使大穹隆顯得輕巧凌空。鋼筋混凝土穹頂外表飾以銅板,年久氧化后呈獨特的銅綠色。由教友馬相伯、朱孔嘉、王寶崙、潘世義、何理中等發(fā)起創(chuàng)建了息焉公墓,潘世義教友設(shè)計,占地約75畝,墓區(qū)建有教堂、鐘樓、會葬所、追思臺、苦路通功及松楸等。由哈密路過公墓橋越新涇港可入墓區(qū),橋頭入口碑坊上有馬相伯手書“上天之門”、“息焉公墓”字樣。1968年約4000平方米用作新涇中學校舍,1974年其余部分改作上海動物園繁殖場物料倉庫。2007年夏起上海市天主教教區(qū)對其進行正式修繕,2008年……[詳細]
怡和洋行大樓
  怡和洋行大樓位于中山東一路27號,民國9年(1920年)始建,民國15年9月竣工,為英商怡和洋行投資興建,由英商馬海洋行設(shè)計,裕昌泰營造廠承建。占地21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5976平方米,原建筑為五層,高32米,1983年加建兩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jié)構(gòu)建筑。大樓結(jié)構(gòu)堅實,底層至六層的外墻全采用花崗石壘砌,其中一、二層建筑部分飾以粗鑿的花崗石,是上海采用石料做外墻面的早期實例。加建的二層用汰石子材料,大樓進門有石階,正門為兩扇包銅大門,西側(cè)各有4個月洞形高二層的鋼窗口,底層與二樓窗口間用1米寬的紫銅色金屬板相連,三樓有石欄桿陽臺,中間有4根圓形大石柱從三樓伸至六樓,石柱底座及頂部為四方形,石柱外側(cè)從三樓至五樓各有一個石雕窗框,窗口四周有各種雕飾。正門兩旁有一對大壁燈,二樓有1個羊頭雕飾。五樓上部有較寬的屋檐,層頂有2米多高的石壁,中豎旗桿。樓內(nèi)裝飾考究,大樓底層四壁和地面都用大理石鋪砌,……[詳細]
486、中西女塾舊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西女塾舊址
  中西女塾舊址江蘇路155號市三女中是所聞名遐邇的百年名校,建校已有130多年了。其積聚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老上海名媛的天堂,而今才女的搖籃。宋氏三姐妹都曾在此就讀。學校前身是1881年美國基督教圣公會創(chuàng)辦的圣瑪利亞女中和1892年基督教南方監(jiān)理公會創(chuàng)辦的中西女中,1952年兩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合并命名為“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曾就讀于圣瑪利亞女中、舊上海市長吳國楨的表妹俞秀蓮回憶,當年班上三十幾名同學全是上海灘顯赫家族的女子,其中有位鄭姓同窗是杜月笙的兒媳,每逢學生一月一次的回家日,校門口便排起汽車長隊;至于班上張愛玲那樣家世的學生,還是比較卑微的,她很瘦,也不好看,人很文氣,穿著很樸素,學習極用功,老師很喜歡張愛玲,F(xiàn)在江蘇路上的市三女中前身,是美國基督教衛(wèi)理公會創(chuàng)建于1892年的中西女塾(中西女中)。當年建于今西藏中路沐恩堂東側(cè),吸收中國信徒的女孩入學,宋慶齡三姐妹曾就讀該校![詳細]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發(fā)布命令地點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發(fā)布命令地點位于西門路(今自忠路)361號。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上海工人為配合北伐軍推翻軍閥孫傳芳的統(tǒng)治,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下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1日,上海80萬工人在陳獨秀、周恩來、羅亦農(nóng)、趙世炎等參加的中共中央特別委員會的領(lǐng)導(dǎo)下,舉行了第三次武裝起義,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在整個起義過程中,許多起義命令的起草和發(fā)布,起義前的許多重要會議和準備工作,包括舉辦工人糾察隊軍事訓(xùn)練班等,都是在這所房子里進行的。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地點。1960年就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地點![詳細]
淮陰路姚氏住宅
  淮陰路姚氏住宅坐落于原淮陰路200號,解放后納入虹橋路1921號的西郊賓館內(nèi),又名紫竹樓。該住宅于1936年設(shè)計,1946年建成,從設(shè)計到建成花了整整十年時間。原先是中國最大的水泥廠老板姚錫舟的兒子姚乃熾的舊居,當時名為姚氏花園住宅。其占地約7公頃,建筑面積僅930余平方米,可見花園之龐大?傮w設(shè)計按地形起伏組織布局,全部場地均有園藝布置并鋪植草坪。這座別墅是近代上海很超前的現(xiàn)代式建筑,深受美國現(xiàn)代建筑大師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影響,它采用了西方現(xiàn)代建筑“流動空間”的原理,強調(diào)平面的自由和空間的靈活。主樓建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上,半地下室為大廳、餐廳,大廳挑空二層,由門廳進人大廳后,可沿著開敞式樓梯上樓,也可連通旁邊的大餐廳。大廳內(nèi)設(shè)小型電影銀幕,還設(shè)有專用廁所。廚房、保姆房設(shè)在東西向輔樓內(nèi),由走廊連接在一起。二樓平面布置環(huán)繞中央的大起居室,安置了壁爐的一面墻用亂石砌成,使人感覺仿佛進入了深山老……[詳細]
上海書店遺址
  上海書店遺址位于人民路1025號(原小北門民國路振業(yè)里口11號),是一幢一樓一底帶一過街樓磚木結(jié)構(gòu)坐東朝西沿馬路的老式街面房屋建筑。上海書店是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的出版發(fā)行機構(gòu)之一。民國12年(1923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在上海創(chuàng)辦一個公開的出版機構(gòu),抽調(diào)了在浙江一所女子師范學校里任教的徐白民來滬主持,租下了這所街面店房,樓下為書店,樓上過街樓為徐白民的宿舍和黨內(nèi)活動的秘密場所。11月1日,上海書店開幕,中共中央所有對外宣傳的刊物,如《向?qū)А、《中國青年》、《前鋒》以及《共產(chǎn)黨宣言》、《馬克思主義淺說》、《唯物史觀》,還有瞿秋白的《社會科學講義》、《社會科學概論》、惲代英的《平民千字課》、《反帝國主義運動》等書籍都在這里出版發(fā)行。民國14年12月中共中央派毛澤民來上海,任中央出版發(fā)行部經(jīng)理,領(lǐng)導(dǎo)上海書店。上海書店遺址位于黃浦區(qū)人民路1025號(原民國路振業(yè)里11號)原是一幢坐東朝西磚木結(jié)構(gòu)的老式……[詳細]
490、陳楚湘故居
陳楚湘故居
  愚園路涌泉坊(395弄)因舊時靜安寺有一涌泉而得名,總占地面積5300平方米,共建有住宅16幢,建筑面積6233平方米。其中15幢是西班牙風格的3層新式里弄住宅,1幢為西班牙式獨立花園住宅。全部建筑由我國著名建筑設(shè)計師楊潤玉、楊元麟、周濟之于1934年設(shè)計,久記營造廠建造,1936年建成,是典型的新式里弄住宅。涌泉坊由上海人和地產(chǎn)公司投資,業(yè)主是華成煙草公司總經(jīng)理陳楚湘。弄底24號便是陳楚湘的私宅,一幢西班牙風格的4層獨立花園洋房,占地387平方米,建筑面積1115平方米,東南面花園面積近1000平方米。整個建筑掩映在蔥郁的林木之中,由于屋面的高低錯落,建筑的4個立面各不相同。整幢住宅有大小不等的房間近40間。底層有起居室、客廳、休息室、餐廳、廚房、車庫等;二樓以上主要為臥室、客房、書房、活動室,四層還設(shè)有誦經(jīng)堂。室內(nèi)裝飾采用中國傳統(tǒng)風格,吊頂有彩繪,墻面有壁畫,室內(nèi)布置中式家具。底層大廳……[詳細]
郭棣活住宅
  華山路893號住宅建于1948年,2層,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約800平方米,南向花園面積頗大。該建筑原是民族工商業(yè)者郭棣活私宅,解放后一度是上海市工商聯(lián)合會辦公樓,現(xiàn)為上海市銘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使用。1994年被列為上海市近代優(yōu)秀建筑保護單位。該住宅具有現(xiàn)代式建筑風格,在建筑外貌處理上刻意追求新潮的幾何造型,平面為不對稱布局,形體凹凸交錯。室內(nèi)采用寬大的走廊,樓梯間外墻砌半圓形玻璃磚墻,圓弧狀大樓梯用玻璃屏風隔斷,使各部位空間融合、流暢。這一時期裝飾的鑄銅欄桿呈S形,做工考究,鑄花細膩。住宅的設(shè)計確實深受西方現(xiàn)代建筑“流動空間”理念的影響,強調(diào)平面的自由和空間的靈活。住宅北立面是一個弧形和長方形的組合體,造型簡潔,線條流暢,突出現(xiàn)代風格,追求外形立體效果完美。北入口經(jīng)過道入室內(nèi),底層朝南有4間房,面向南面花園的立面上的鋼窗、門寬大明亮。站在低矮的窗臺前,就像站在一座風景瞭望臺前,眼前的……[詳細]
泰安路115弄住宅
  泰安路115弄住宅泰安路115弄1-8號花園住宅,隔泰安路與衛(wèi)樂園相望,原為陳家巷鄉(xiāng)村,系德國外僑于1912-1936年間建的英國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層住宅,由黃邁士設(shè)計,共三排九幢。該弄原為德士古洋行高級職員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僑均撤離回國。上海解放后多為部隊、地方干部居住。我國著名歷史學家、教授,毛澤東的摯友周谷城,曾較長時間居住在此弄6號。該弄1989年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清心女子中學舊址
  清心女子中學舊址清心女中,初名清心女塾,它的前身是1861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范約翰及其夫人來滬創(chuàng)辦的“清心書院”。1918年定名為“清心女子中學”。1953年6月,人民政府接管學校后改名為“上海市第八女子中學”。至1969年起兼收男生,遂改稱為“上海市第八中學”。1978年由區(qū)人民政府批準為區(qū)重點中學。陸家浜路650號市八中學歷史建筑為上海市第三批優(yōu)秀歷史建筑,2014年4月4日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1930年(民國19年),得美國友人捐助巨款,庚午校舍(現(xiàn)北大樓)落成!安滬愄没,美奐美侖,為全校最偉大之建筑物”。古希臘建筑風格:——正面中部有貫通2、3層的修長的、顯有女性之美的仿科林斯柱子;——中間頂部山花形式,仿古希臘波塞頓神廟做法,有莊重雄偉之感。(現(xiàn)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建筑。)1921年,同門廳(現(xiàn)東樓南部)建成,中學部遷入。地皮——為長老會所購,建筑費——……[詳細]
494、吳同文住宅
吳同文住宅
  今銅仁路北京西路交叉口處,也就是銅仁路333號,有一幢具有現(xiàn)代建筑風格的花園洋房。因其主人叫吳同文,人稱吳宅。這座外墻貼綠色面磚、4層樓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的建筑建于1937年,建筑面積1732平方米,老上海人又習慣稱其為“綠房子”。該建筑外觀猶如一艘停泊在港灣的大郵船,其優(yōu)美的“船弦”弧線和直線組成的“船體”立面簡潔而又有動感,是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師鄔達克,在上海生活20年后創(chuàng)作設(shè)計的最后一個作品。他在吳宅設(shè)計中將流線型線條表現(xiàn)得十分流暢,有強烈的現(xiàn)代感,可稱得上鄔達克設(shè)計生涯中爐火純青的作品。這座建筑內(nèi)容繁多,裝修考究,設(shè)備先進,在建成時稱得上是上海最豪華的住宅之一。住宅四周有圍墻,內(nèi)有較寬敞的花園,小汽車可以在里面行駛,能從兩個門出入,且有寬大的車庫。建筑內(nèi)部,除了有大小客廳、餐廳、日光室、主人臥室、子女臥室、梳妝間、浴室、箱子間、中菜和西菜廚間、備餐間、賬房、保險庫、仆人用房、洗衣房、門房……[詳細]
南市公共體育場
  大吉路208號(方斜路555號)“五四”以來上海革命群眾--場所—南市公共體育場在方斜路555號滬南體育場原址,是五四運動到八一三淞滬抗日戰(zhàn)爭前夕上海革命群眾舉行--的場所。民國4年(1915年)10月,上?h知事委托縣教育會從事規(guī)劃,選定斜橋北堍(大吉路方斜路和大林路之間)的26畝余慈善團體公地,建造體育場,于民國6年3月30日落成開幕,共計投資22260元,定名上海公共體育場。這是上海最早由國人自建的第一個體育場。民國8年5月7日,為聲援北京學生五四愛國行動,反對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上海各界人民2萬余人在公共體育場召開國民大會,高呼反帝和懲辦賣--口號,要求釋放被捕學生,會后--。當時報紙評論為“滬上民氣發(fā)揚之第一次”。6月27日,各界群眾萬余人同集于體育場,決定于7月1日在該場召開11萬人的大會,反對在和約上簽字。在這期間,上海學生、市民多次在體育場舉行--宣誓,追悼郭欽光烈士和反帝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