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 > 鐵嶺市旅游

鐵嶺市文物古跡介紹

九鼎龍泉寺
  九鼎龍泉寺(龍泉山城)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開原市東南27公里的馬家寨鎮(zhèn),坐落在象牙山南麓的馬家寨村后山。這里古代為高句麗山城,其四面九座山峰環(huán)繞,坐北朝南,好像一把龍椅,前有一矮山似龍書案,橫臥寺前,在其腳下有一潭碧水,方圓130余米,旱時不枯,澇時不溢,非常神奇。故得名九鼎龍泉寺。據咸豐本《開原縣志》記載:“馬家寨城:城東南六十里,遺址猶存。”1995年版《開原縣志》記載:“后山城遺址:位于馬家寨鄉(xiāng)馬家寨村,為高句麗時代遺址!薄斗钐焱ㄖ尽酚涊d:“金家溝河源出縣治南七十里雙臺嶺。經西流馬家寨村南,村北坳中有龍泉寺,稱縣境名勝!睋吨匦摭埲卤洝酚涊d,“開原龍泉寺古之遺剎也”。又記:“清康熙初年、乾隆49年、道光4年,村民及縣內香客捐資重建、擴建三次”。由此推測,該寺至晚建于明朝,迄今少說已有400年的歷史。2006年二月初二,釋通凈法師接手復建龍泉寺。2007年大雄寶殿奠基,……[詳細]
2、明月禪寺 AAA
明月禪寺
  明月禪寺位于調兵山風景區(qū)內,四面環(huán)山,景色優(yōu)美,建筑規(guī)模宏偉狀觀,金碧輝煌,是東三省著名佛教圣地、遼北首剎。明月禪寺是國家AAA級旅游區(qū)和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公元2000年得以重建,為當地自然景觀與人文勝跡的精魄所在,也是遼北地區(qū)最大的一處佛教道場。其中設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祖師殿、伽藍殿、法堂、五觀堂(齋堂)、般若講堂、念佛堂、僧人寮房、居士林、上客堂,并新建九層萬佛琉璃寶塔。寺內掛有多塊當代頂級書畫大師趙樸初、啟功、劉炳森、范曾、韓美林、文懷沙、沈鵬、賈平凹等所提牌匾,筆鋒剛勁有力,突顯功底深厚,給人以妙雅味濃的藝術美感。寺院門前建有寬大的放生池,池上架設三座白色玉石拱橋及周邊護欄美觀、大方、清凈、典雅。門前廣場和兀術城池前后呼應形成一體,每天人海如潮,車水馬龍,商貿興隆,游人如織。院墻內外有數十種松柏、紅楓、核桃、丁香、刺梅、水蠟等樹緊緊簇擁著高大宏偉的殿宇,使具……[詳細]
鐵嶺龍首山
  龍首山位于鐵嶺城東二里。因它從東南奔馳而來,到了柴河岸邊突然昂起,象巨龍的頭,故名龍首山,是鐵嶺著名的風景區(qū)。每年五月,山崗上、山谷里開滿色彩艷麗的薔薇,醉人的花香隨風飄蕩。這里的春光美,秋景更為雅致。涼爽的秋風吹紅了漫山楓葉,在層層密密的樹叢中,游人不斷。“龍首尋秋”是柴河八景之一。古老的慈清寺坐落在龍首山北峰之巔,原名秀峰寺、水潮寺,又稱三清觀。寺院為一座古樸的四合院落式建筑,有正殿、東西配殿、藏經閣、醉翁樓。院落前還有半墻、宿云兩座碑亭。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檐下有廊,橫枋有鮮艷的彩繪。殿內供釋迦牟尼等三尊佛像,并立有八大金剛泥塑。醉翁樓原為山門,1921年重建時改為木結構硬山式二層小樓,一樓為進出寺院的通道,二樓原為文人墨客品茗賦詩之處,現改為貴客休息室,藏有多幅名人題詠龍首山的書畫。秀峰寺塔位于慈清寺南百米處,為八角九級實心密檐式磚塔,也建于明弘治年間,1591年重修。塔身有磚……[詳細]
4、太平寨青云山 AA
太平寨青云山
  太平寨青云山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鐵嶺縣大甸子鎮(zhèn)北部太平寨村,距鐵嶺市區(qū)40公里。青云山是一處以森林及寺廟觀堂為中心的綜合性景區(qū),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分為太平湖和青云山兩大游覽區(qū)。太平湖位于省級風景區(qū)柴河水庫內,群山環(huán)抱一潭碧水,靈動至極,太平湖猶如一條絲帶在群山中婉轉回還。青云山矗立于太平湖內,依湖而立,青云寺立于山崖邊沿石砬之上,險峻雄奇。景區(qū)自然景觀獨特秀美,山奇水俊,引人入勝,是集登山游水、寺廟觀堂、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游勝地![詳細]
遼海衛(wèi)遺址
  遼海衛(wèi)位于何處?明初以來的有關史籍中,既有置昌圖牛家莊之說,也有海城牛家莊之說,而各有其據。現就遼海衛(wèi)遺址如下考證:經查證,明初實行軍政合一的衛(wèi)所制。遼海衛(wèi)初治,確置三萬衛(wèi)(開原)之北的昌圖牛家莊(今昌圖十八家子鄉(xiāng)牛莊窩堡村),距昌圖境內的東遼河同江口(今通江口)碼頭十華里,昔昌圖之水路樞紐。其依據:《奉天通志(二)》在遼海衛(wèi)條目中載:“清史稿地理志:昌圖府東北二百四十里(有誤),明初置遼海衛(wèi)于此,地名牛家莊!睂崬榫嗖龍D府西南九十里的牛家莊。又謂,“遼東志:遼海衛(wèi)洪武十一年置,初治牛家莊,二十六年徙開原城,領千戶所九。”“明實錄:洪武二十三年二月,置遼海衛(wèi)指揮使司于三萬衛(wèi)即開原之北城……”遼東志、明實錄,兩者都說明,遼海衛(wèi)置于開原北鄰昌圖的牛家莊。那么牛家莊的分歧從何而來呢?《奉天通志(二)》在遼海衛(wèi)條目中有段按語:一日“今海城西四十里有牛家莊城,此外別無牛家莊……”其實,昌圖有昌圖的![詳細]
開原普覺寺
  普覺寺座落在遼北名城開原市勝利街“普覺寺”生活小區(qū)內。開原“普覺寺”由來已久,據說清末民初,開原一帶兵荒馬亂,匪盜橫生,當時大九社的一位姓柴的財主、小孫臺村的一位姓郝的財主和二寨子一位姓楊的財主變賣家產,在現在的普覺寺一帶購置了土地,然后這三位老者去了洛陽的白馬寺出家修行,修行歸來后于1930年在現在的普覺寺位置開始建寺。“九、一八”事變后,成立偽滿州國,開原歸偽奉天省管轄,當時偽奉天省佛教會在開原設立分會,分會設在普覺寺。普覺寺初期由和尚住持。在普覺寺南側現在的計量局位置,偽滿時期建一寺廟,為尼姑住持。新中國成立后,普覺寺僅剩一名和尚,有關部門將這位和尚遷走,將尼姑住持的廟宇扒掉,僅有的2名尼姑遷入普覺寺,這就尼姑住持的普覺寺的開始。1953年得寶師父召回,從此開原普覺寺興旺起來。六十年代,寺廟創(chuàng)建人之一的柴財主的孫子柴杭林專程從臺灣回到家鄉(xiāng),參拜了普覺寺!0”時期,普覺寺遭到空前未有……[詳細]
八面城城址
  八面城城址是我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屬遼代韓州州治。坐落于八面城鎮(zhèn)五星村南郊,海拔144米左右。經多次測量,城址為一菱形形制,東墻749米,西墻747米,南墻830米,北墻911米,分布面積約30萬平方米,城內遼金時期布紋瓦、瓷器殘片隨處可見,現館藏文物八棱石臼就出土于此,F城內有自來水公司等多家企業(yè),其余均為五星村村民蔬菜大棚地,有雙八線公路在城址中央南北向穿城而過,南墻緊鄰南環(huán)城公路,路南為八面城烈士陵園和復建中的青云石佛寺、加油站等,北側與居民區(qū)毗連。1984年,八面城城址被昌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文物保護單位“四有”工作得到很好的落實。當前八面城鎮(zhèn)文物保護領導小組加強了對城址的保護力度,制定了保護規(guī)劃,出版了專著,著力打好古城文化這張牌,促進古韓州煥發(fā)新的活力。八面城城址至……[詳細]
開原老城清真寺
  開原老城清真寺位于遼寧省北部的遼北古城開原市境內,隸屬鐵嶺市,位于鐵嶺市的東北部,遼河中游東測,具體位置位于遼寧省開原市老城鎮(zhèn)內東大街路北。開原老城清真寺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整體寺容為坐北朝南、青磚青瓦的四合大院,總占地面積為3383平米,建筑面積800平米。其中有門房5間,中為門樓,東2間為殯儀室,西2間為架子房、沐浴室,分男女大小凈間。正房5間為講堂,是阿訇講學、誦經、會客、辦公的地方,也是住宿之所。東廂房3間為對廳,西廂為大殿及望月樓。大殿為古代宮殿式建筑,都是聘請能工巧匠建造的,樓堂殿宇精工雕琢,望月樓和大殿前廈的燕尾上均雕刻花草樹木和各種鳥雀,顏色適度,十分雅靜。望月樓為2層6角亭閣式建筑,頂端為銀月銜星,是寺內最高建筑,氣勢巍峨,上沖宵漢,且有鴿群常年棲息之上,時而翱翔空中,時而落于樓頂,蔚為壯觀、祥和。寺內匾額甚多,諸如“真主獨一”、“清……[詳細]
9、咸州古城
咸州古城
  咸州古城是一座擁有1000余年歷史、我國北方最大的一座的古城,是東北著名的古城風貌型名勝景區(qū)。咸州古城周長為6.5公里,曾是歷史上東北地區(qū)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大金國、東遼國、東夏國的都城,史書稱其為“六朝重地、三國故都”,是當之無愧的東北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有許多皇帝都曾在咸州留下足跡,唐太宗李世民因東征高句麗來到咸州,遼太祖耶律阿機在咸州會兵馬北征渤海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攻下咸州;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在此坐井觀天,至今仍有鎖龍樁;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攻占咸州,陣斬開原總兵馬林;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燁、清高宗乾隆皇帝弘歷祖孫二人分別兩次駐蹕咸州,清德宗光緒皇帝載恬駕幸咸州并在龍?zhí)端铝粝隆巴干n瀾”御匾。至于賢臣名將到咸州者更不勝枚舉,如徐茂公、薛禮、金兀術、蒲鮮萬奴、王玄佑、李成粱、-、-等。咸州古城是我國歷史上有完整城池最北的城,又是我國遼、金、元、明、清各朝……[詳細]
10、鐵嶺白塔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鐵嶺白塔
  原名圓通寺塔,鐵嶺白塔為其俗稱。此塔位于鐵嶺市區(qū)內銀州貿易城東南側,古鐵嶺城西北隅,是遼北現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為唐代所建,主要依據圓通寺石碑刻《重修圓通寺塔記》,該碑刻載該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據考證,銀州歷史并非始于唐,內容詳見本書《古銀州考證》一文。另參照多種史料,鐵嶺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該塔建筑所用之磚考古稱為溝文磚,為遼代特征磚,遼以前沒有這種磚,此有文物部門鑒定,唐代不可能用遼磚來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憑信。據日文版《滿洲-帖》記此塔為遼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為金大定年間年建,但無認論如何此塔不會早于遼代。該塔在明代即已破敗不堪,明萬歷十九年,遼東總兵李成梁夫人出資,予以修繕。此塔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檐式,塔身為青磚壘造,磚長2尺4寸,厚6寸。略成錐形。塔頂剎桿有銅盤和寶珠,塔座八面嵌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8個大字,八面各有浮雕佛像一尊,并飾寶蓋。第一級塔身南部是……[詳細]
11、四面城城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面城城址
  四面城城址位于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四面城鎮(zhèn)政府東200米處一高起臺地上,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是遼代至金代的遺址。城址四面城墻夯土筑成,呈不規(guī)則菱形,城有南北兩門,城東、北兩面有護城河(紅山河)。 城內遺存大量遼金時期的陶瓷片標本和獸面瓦當、卷云紋瓦當、灰黑色大方磚等建筑材料;還有“政和”、“元佑”等北宋錢幣、鐵箭頭、鐵甲片、車轄等遺物。2000年在城內出土安州殘碑,得以佐證其為遼代安州州治。該城金代為歸仁縣治。為當時的商賈貿易繁盛之地。碑上面刻的文字為“遼東之地為州者,五十有四,安州即其一也……俗阜視其地利,甲諸遼左,真一境之佳致也……吞遼宋一匡天下,封疆萬里……取民之所歸,惟歸有仁之意……”。2000年的秋天,當地農民耕種時,發(fā)現一塊殘碑。隨后考古人員又在發(fā)現石碑的附近,挖了兩條2米寬, 10米長的探溝,發(fā)掘出一些散碎的石碑殘塊和遼金時代的大量琉璃建筑材料,包括瓦當、滴水等,還發(fā)現了鐵箭……[詳細]
張樓子山城
  張樓子山城位于鐵嶺縣李千戶鄉(xiāng)張樓子村西南一處山坡上,當地人把這里叫做青龍山,是利用天然的環(huán)形山勢稍加構筑而成。張樓子山城的“延津州”城名是在高句麗被唐征滅后,唐政府設置的城名。這座山城的建筑年代約在隋唐時期,是高句麗晚期城址,距今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遼北地區(qū)現存高句麗城址中保存較好的一座。城墻為土石混筑,城內遺物豐富,山城防御設施特點鮮明,并有許多其它高句麗山城所罕見的格局特征。城墻全長2213米,構筑年代當為東晉至唐初。山城的城門有南北兩處,北門為正門,北門外有蓄水池,從北門進城須繞過蓄水池,再經一“S”形曲折山路才能接近城門;南門外的通路兩側是很高的辟山墻,夾道而列,使進城通路非常狹窄而曲折。城內比較平闊,現已大部辟為農田,一些殘?zhí)胀咂┞镀溟g。山城的西半部有一長條松林掩映的小洼地,當地人相傳這里曾作為高麗人的馬廄而稱之為“馬圈子”。山城位于凡河南岸,虎視河谷,登臨其上,極目甚遠……[詳細]
鐵嶺秀峰塔
  “秀峰塔”位于遼寧鐵嶺市內龍首山巔峰,原名“秀峰寺塔”,該塔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距今已有500余年,位于鐵嶺龍首山慈清寺東南側.塔由當時信士高璟斥資建造,主要目的是“為此寺狀色”此塔為密檐式九級八角八面實心佛塔,為磚石結構,底座高約3米,第一層八面各有座佛1尊,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八個大字,各角上有獸頭和風鈴風鳴鐘計72個。陣陣微風吹來,塔鈴叮咚作響,優(yōu)美動聽。該塔筑55年后,即嘉靖二十二年(1544),由高璟的后人出資進行修繕。此后又在48年后,至明萬歷十九年(1591),該塔已年久失修坍塌,有寧遠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授意下再次重修。至清末民初,塔已嚴重剝蝕,民國初年由民間集資再次修整!爸匦扌惴逅滤洝保ㄈf歷十九年):“秀峰寺”,建於銀州城東三里柴河之西、龍山之陽,即今水潮寺也。原無塔,弘治已酉,信士高璟建此塔于秀峰之巔。為此寺狀色。后五十余年,璟侄孫醫(yī)官釜修於嘉靖甲辰,迄今四……[詳細]
松山鐵礦遺址
  松山鐵礦遺址:位于開原市松山鎮(zhèn)山槐村半嶺溝,彰桓線公路南1千米處。1931年,滿鐵調查公司(地質)調查隊發(fā)現鐵礦。1933年成立滿鐵下屬“協(xié)和鐵山株式會社”開采鐵礦,最多時中國勞工達4000余人。所用勞工均系日軍戰(zhàn)場俘獲中國軍隊戰(zhàn)俘及附近抓來的青壯年百姓。據鐵礦開采資料顯示,1937-1944年,“累計采掘礦石45萬噸,沙金、石灰石無算”,成為日軍瘋狂掠奪中國礦產資源的重要來源地之一。解放以后,鐵礦被收回。鐵礦遺留的日偽時期相關遺跡有礦井、辦公樓、日式住宅、彈藥庫、鐵路路基等,是日本占領期間掠奪中國寶貴礦產資源的歷史見證。保護范圍:東區(qū):文物建筑范圍南側外延50米,東、北方向外延100米。西區(qū):文物建筑范圍南側外延50米,西、北外延10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西保護區(qū)范圍外延100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