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濟南市旅游

濟南市文物古跡介紹

21、淌豆寺
淌豆寺
  淌豆寺的名字源自泉水的名字。淌豆泉的位置在歷城區(qū)港溝鎮(zhèn)蟠龍山附近,傳說中的“淌豆”之處,就是淌豆寺東的山崖上。時值降雨后,幾股清泉從石壁噴涌而出,直飛而下,那氣勢讓人驚嘆自然造物之奇。飛下的泉水落在下面的山石上,濺起一陣陣水花,然后向下流去。落到壁下泉池之水,清冽甘純,如天宮玉液瓊漿。附近的村民常來打水,口感清冽,有甜甜的味道。村民說這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經常喝有健身延年的功效。聽老村民介紹,淌豆泉在水旺時激蕩飛落,而干旱時則叮咚如豆淌。泉水匯集流入下面的一個小型水庫。為什么叫“淌豆泉”?有以下幾個傳說。相傳當年秦王李世民東征路經此處。由于車馬勞頓,李世民便在蟠龍山西側安營扎寨,整修軍隊。碰巧當時大旱,附近村莊顆粒無收。由于軍糧供應不足,李世民的軍隊已經斷糧好幾天,士兵們只好以野菜充饑。一天,李世民視察軍隊時,發(fā)現有的士兵已餓得奄奄一息。李世民非常難過,他來到一處山壁前,拔劍長嘆:“難道-……[詳細]
濟南四門塔風景區(qū)
  濟南四門塔位于泰山之陰,歷史文化名城濟南市南郊30公里的柳埠鎮(zhèn),山青水秀,文物薈萃,民風淳樸。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便勞動生息在這塊美麗的土地。四門塔旁曾出土過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石斧,還發(fā)現過戰(zhàn)國時期齊長城遺址,并有唐高祖武德年間唐王李世民率軍東征時操練兵馬的跑馬嶺為紀念黃巢起義駐兵的黃巢村、黃瓜峪、菜峪、車子峪、裁縫峪……。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在我國廣泛傳播。公元4世紀后半葉,這里建起了一處佛教中心——朗公寺,即后來之“神通寺”,為山東最早的寺廟。山東最早的寺院——神通寺:該寺初創(chuàng)時名曰朗公寺。創(chuàng)始人朗公(京兆人,俗姓李)和尚在當時統(tǒng)治者支持下,達到上下諸院,十有余所,長廊延袤,千有余間,三度廢教,人無敢撤之規(guī)模。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文帝揚堅敕令更名為神通寺。神通寺歷經1600多年,幾度興廢,至今尚保存下來眾多聞名中外的珍貴文物,如四門塔、龍虎塔、千佛崖造像、唐臺基、墓塔林、歷代……[詳細]
梭莊古建筑群
  梭莊古建筑群包括梭莊文昌閣、元音樓、藥王廟三處單體古建筑。保護范圍:文昌閣:以文昌閣基礎為起點,東至藥王廟西墻基,西至西墻基向西2米處南北延伸線,向南至樓梯墻基,北至北墻基民居。附屬文物:影壁1座,碑刻1通;藥王廟:東至藥王廟東墻基向東4米處(院墻墻基),西至文昌閣,南至藥王廟墻基向南2.6米(民居北墻基東西向延伸線),北至藥王廟北墻基向北1米處。元音樓:東、南、西以元音樓基礎為起點向外2米處,北至民居墻基。梭莊古建筑群建設控制地帶同保護范圍。梭莊文昌閣位于相公莊街道梭莊村西由方整料石砌成,連通東西向村路。城臺南北長14.4米,東西寬8.7米,占地面積為125.3平方米。門洞拱券頂,南北寬3.1米,高約5米;西側門券洞南北寬2.68米,高2.62米。門洞內地面為石板地面,石板地面與藥王廟北側石板路相連。門洞內南北兩側墻壁上鑲有石碑。南側石碑碑文局部模糊,石碑上記載“嘉慶十五年二月十一日公立……[詳細]
濟南老舍故居
  濟南老舍故居為20世紀30年代老舍在山東省濟南市的住所,一共包括四處,其中兩處已不存。20世紀30年代,老舍曾兩次應齊魯大學之邀到濟南執(zhí)教,第一次為1930年7月-1934年6月,就任文學院教授和國學研究所文學主任,主講課程為《文學概論》和《文藝批評》等,并在《齊大月刊》擔任,1934年8月后到在青島辦學的國立山東大學任教,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5日又回到濟南再次執(zhí)教于齊魯大學,并居住了3個多月。老舍在濟南期間最早的一處住所位于原齊魯大學的辦公樓麥柯密古樓(該樓已毀于1997年的火災),為二層西南邊的第一個房間,在這里老舍創(chuàng)作出了以濟南慘案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大明湖》(書稿后寄與在上海的《小說月報》,但在1933年的淞滬會戰(zhàn)中焚毀)。1931年夏老舍返回北平并與胡絜青完婚,夫婦二人回到濟南后,在南新街54號(今南新街58號)租住了三年,期間胡絜青生下了大女兒舒濟。南新街為齊魯大學北側……[詳細]
東阿古城
  東阿鎮(zhèn)地處濟南、泰安、聊城三市交界處,是濟南的西南大門,新老兩條220國道貫穿全境,濟菏高速毗鄰而過,交通便利。該鎮(zhèn)是“中國阿膠之鄉(xiāng)”,與茅臺鎮(zhèn)、景德鎮(zhèn)同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tǒng)特產名鎮(zhèn)之一。阿膠東阿鎮(zhèn)是著名的“阿膠之鄉(xiāng)”。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注,阿膠因產于東阿而得名。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德珩曾來東阿考察,給予阿膠極高的評價:“獅耳山前,狼溪河畔,千載珍品,揚名中外。完全大黨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物理學家錢偉長,一九八八年給平陰東阿阿膠廠題詞“祖國醫(yī)藥魂寶”。2003年,經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認定,山東福膠集團生產的“!迸啤ⅰ皷|阿鎮(zhèn)”牌阿膠雙獲國家原產地標記認證,受原產地域保護,享有獨家專用權。與此同時東阿鎮(zhèn)繼被國家唯一命名為中國阿膠之鄉(xiāng)后,與茅臺鎮(zhèn)、景德鎮(zhèn)一道成為受國家原產地保護的中國三大傳統(tǒng)特產名鎮(zhèn)。現在生產阿膠不僅繼承和發(fā)明了傳統(tǒng)工藝,而且采取了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法,……[詳細]
題壁堂古建筑群
  題壁堂古建筑群位于濟南市歷下區(qū)泉城路街道。年代為清。 2013年,題壁堂古建筑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題壁堂是升陽觀的一部分。升陽觀位于濟南老城區(qū)壽康樓街路南,總建筑群占地3750平方米,初建于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為供奉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的廟宇,故又稱呂祖廟。相傳,廟建成后的一天,住持道士劉道讓明明看見一道人進入廟內,但遍尋無蹤,卻在正殿左墻壁上發(fā)現了新題寫的這樣一首詩:“曾否當年舊酒樓,松亭水色靜悠悠;熏風日躋蓬萊島,筇杖常經此地游。世法須從身上想,機關宜向個中求;離離青草會心處,何事浮生空白頭。”詩末署名“木石道人”,信眾認為是呂仙人化身留書。一百多年后的嘉慶八年(1803年)墻壁上的字跡模糊不清,后人為便于傳存,于是抄錄刻于石碑。同年,在呂祖廟東側建堂館時,遂取名“題壁堂”。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由張景堂等人捐資對題壁堂擴建……[詳細]
27、南豐祠
南豐祠
  原名曾公祠,在大明湖東北岸,北臨匯波樓,為紀念北宋文學家曾鞏而建。曾鞏(1019至1083),字子固,北宋嘉?年間進士,江西南豐人,世稱“南豐先生”,官至中書舍人。熙寧五年至六年(1072至1073年)任齊州知州。在職期間,倡修水利,剪除豪強,深得民心。能詩善文,為唐宋文學八大家之一,著有《元豐類稿》、《續(xù)元豐類稿》、《隆平集》等著作。該祠始建年代無考,清道光九年(1829年)歷城知縣湯世培重建,僅有大廳三間。解放初期,與西側供奉水神晏戌子的晏公廟(廟毀僅剩臺基,稱晏公臺)、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山東巡撫張公(曜)祠劃歸一體,改稱南豐祠。今祠為清靜幽雅的古典式庭園,總占地面積2535平方米,由大殿、戲廳、水榭、游廊等建筑構成。北邊為大殿,南出廈,半壁花䙌扇,抱柱懸楹聯(lián):“北宋一燈傳作者,南豐兩字屬先生!贝蟮钅厦嫖鱾葢驑歉呗。樓內四周二層,南為戲臺,其他隙地為坐席。昔日設茶座,可品茗看……[詳細]
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筑群
  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筑群,是齊魯大學的校園建筑,現為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qū)。2013年,包括趵突泉校區(qū)的原齊魯大學近現代建筑群(1905-1924年)作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783-5-176。1908年,英國傳教士卜道成在濟南老城區(qū)西南南圩子外以“永租”為名強購土地74英畝,籌建教會大學山東新教大學(即后來的齊魯大學)新址,為方便學校和已建的華美醫(yī)院交通往來,地方政府專門在南圩子城墻上辟“新建門”。這塊土地即為趵突泉校區(qū)建設的基礎。1909年,山東新教大學更名為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ShantungChristianUniversity)。1916-1917年,學校先后接收北京協(xié)和醫(yī)校、南京金陵大學醫(yī)科和漢口大同醫(yī)學校,籌巨款200余萬元,在南關新建門外1908年強購土地上建筑新校舍。1917年9月,齊魯大學正式開學。1937年9月,為避戰(zhàn)火,齊魯……[詳細]
東平陵故城
  東平陵故城位于濟南城東章丘市龍山鎮(zhèn)東北,西南與城子崖遺址相距近2公里。東平陵城,春秋時期歸屬齊國,稱平陵邑,由姜姓諸侯統(tǒng)轄。公元前680年前后,齊桓公曾到此。戰(zhàn)國時齊被田氏貴族取代,后改平陵縣。漢建國后,濟南郡治設于此,由于關中長安附近也有一個平陵縣,故改稱為東平陵縣。公元164年,漢王朝于此設濟南國。公元180年前后,曹操曾于此任國相。至西晉永嘉年間,濟南郡治始西移至歷城。作為郡國首府,東平陵城曾長時期成為今濟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座古城,當年規(guī)模宏大、壯觀。至宋元時,其城墻保存得還相當完好。宋朝詩人陳師道在《后山叢談》中曰:“齊之龍山鎮(zhèn)有平陵故城,高五丈四,方五里。附城有走馬臺,其高半之!痹跉J在《齊乘》中也曰:平陵城“雉堞高竣”。從現在殘存的遺跡來看,城為方形,南北東西各長1900米,城門四座,西城墻大部分還在,皆為夯土板筑,高5米左右,厚28米,上可容車。城址北部為宮……[詳細]
濟南芙蓉街關帝廟
  芙蓉街關帝廟座落于芙蓉街北首路東,正對省府東街。廟雖不大,位處沖要,香火曾極一時之盛。明清時期,濟南的關帝廟有上百座。關廟所祭神明是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關云長,俗稱關公。從魏至唐,關羽在民間的影響并不大,宋代以降,方聲威大震。佛道儒爭相把他拉入教門充當護法神,成了無人不曉的“武圣人”,儼然與“文圣人”孔子分庭抗禮?讖R稱文廟,關廟稱武廟。芙蓉街關帝廟北去不遠即是宋代創(chuàng)建的府學文廟,構成人們所說的“左文右武”格局。關廟內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重立考棚碑記》石碑,碑首刻“共則昭垂”四個大字,碑文是貢院考試規(guī)則?荚囈(guī)則當露布于貢院,至于在關廟再豎此碑,或出于這樣的考慮:貢院考棚西北距關廟不遠,各地前來趕考的士子多來廟里求簽問卜,關帝在上,神明不欺,秀才們在此讀碑會頓生敬畏之心,打消作弊念頭。明代洪武年間,濟南成為省會,布政使司從青州遷來,貢院亦始建于此,考棚號舍為六千余間,到了清代已經逾萬……[詳細]
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濼口黃河鐵路特大橋位于濟南市區(qū)北部,是津浦鐵路上的一座跨河大橋,濼口黃河鐵路大橋是近代史上世界列強掠奪中國主權的見證。大橋建成之后,此地成為北達京津、南至滬寧的重要交通樞紐。正因如此,在戰(zhàn)爭年代這條鐵路也遭受了嚴重創(chuàng)傷。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對津浦鐵路進行了全面技術改造,大力進行橋梁加固和線路維修擴展,運輸效率顯著提高,通車能力不斷擴大,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yè)遺產保護名錄。2013年5月,國務院(國發(fā)[2013]13號)公布濟南濼口黃河鐵路大橋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32、鐵公祠
鐵公祠
  在大明湖西北岸,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長方形,占地6386平方米。四周環(huán)以曲廊,南臨湖岸。院內有鐵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覽樓、小滄浪等建筑,是大明湖公園的園中之園。鐵公祠是為紀念鐵鉉而建的祠堂。鐵鉉(公元1366至1402年),鄧州(今河南鄧縣)人。他深受明太祖朱元璋賞識,賜字為“鼎石”,任都督府斷事。朱元璋死后,長孫朱允炆登基,任鐵弦為山東參政。燕王朱棣為與侄子爭奪帝王,以討伐主張削藩的大臣齊泰等人為借口,從北京發(fā)兵南下“靖難”。兵至濟南時,鐵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師,抵抗燕軍南下,幾次挫敗燕軍,并焚毀他們的攻城器械。當燕軍炮火攻城時,鐵鉉令人在城上豎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軍不能開炮,還設計詐降,在城門上預設鐵板,待朱棣領軍進城,鐵板驟落,打在了燕王的馬上,燕王本不純潔的心靈受到了無情的打擊,換馬落荒而逃。而后朱棣久攻不下,只好撤兵,建文帝朱允炆聞報,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建文三年(公元……[詳細]
33、濟南呂祖廟
濟南呂祖廟
  呂祖廟始建于金代,屬道教全真龍門派,因供奉神話人物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明末,濟南知府樊時英曾重修呂祖廟(有碑為證)。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呂祖廟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為升陽觀。此后,呂祖廟漸漸被人們稱為升陽觀,2016年又恢復為“呂祖廟”。據資料記載,呂祖廟歷經800多年的風雨,多次重修,原來的呂祖廟是座由東西廂房及正殿組成的四合院,正殿為三開間一殿一卷棚硬山結構,造型穩(wěn)重而富有變化。但“文革”時期破壞嚴重,到現在,原先的院落已被各種現代建筑擠得只剩下六七百平方米了。而且盡管1979年便被公布為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呂祖廟還是沒能避免倒塌的命運,幸好正殿山墻內尚保存著三塊碑刻,嵌在東山墻的一塊是民國18年重修時的碑刻,一塊是帝君畫像碑;嵌在西山墻的則是清光緒戊申(1908年)重刻的明天啟年間樊時英書《呂祖像贊》并畫像碑。據說八百年前,金人元好問一日在太原街頭閑逛,一長須飄……[詳細]
萊蕪戰(zhàn)役指揮所舊址
  萊蕪戰(zhàn)役指揮所位于萊蕪城東46華里的萊蕪市萊城區(qū)辛莊鎮(zhèn)石灣子村,東臨沙河,與寄母山隔河相望,西為西風山,南靠包頭山,北依青龍山。石灣子村擁有小橋流水,更有迷人的傳說。村東河內有一巨石,上有一碗狀坑,相傳能積水成金。夜積水滿,晨得一金。有人為得大金,便將坑鑿大,不但未得大金,反而不再生金。因此,傳說村子曾名金碗子,后演變?yōu)槭胱、石灣子。今有碗坑巨石仍存河底?947年時的石灣子,通村的只有一條鄉(xiāng)間小道,但50多米寬的干涸的沙河既可徒步行軍,亦可驅車而行,華野將領當年便是沿河逆流而上的。到達石灣子后,陳毅、粟裕及其警衛(wèi)員、總務人員等幾十人住在財主李學文的四合院內,其余人員則分散入住農舍。石灣子村遵照上級全民總動員、一切為前線的指示,在區(qū)委宣傳干部柳圣一的指揮下,成立了以副村長孟光榮和婦救會長候學英為首的支前領導小組。村民們踴躍參加支前小組,除100余男勞力隨部隊執(zhí)行支前任務外,還建立了由51……[詳細]
35、汶陽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汶陽遺址
  汶陽遺址位于泰山東南麓萊蕪鳳城街道辦事處汶陽村北汶河之陽的高臺地上,1983年3月劉慧、王其云、崔秀國等發(fā)現。遺址南北長500多米,東西寬300多米,臺高出四周平地2.5米左右,表面呈魚脊形,文化層在地下0.3米左右,厚約0.5米至1米。此前一般認為汶陽遺址的年代范圍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事實上其文化內涵要遠比這兩個時期要豐厚。大量的打制石器的發(fā)現,證明了此地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是人類先祖的居住地,而盤龍大街南邊原“掃砟地”大量唐宋瓷器的出土以及窯址的發(fā)現,說明汶陽一帶在唐宋時期絕對是一個大的聚落中心。而此遺址青花瓷器以及其他明清器物的少見,說明了在明清時期,聚落中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但是,從舊石器時代至元,長達上萬年的人類文化遺存,仍舊使這個遺址成為萊蕪市最有研究價值的遺址。以盤龍大街為界,汶陽遺址被人為分為了兩部分,而且都分別被企業(yè)占用作了企業(yè)廠房。南半部分地面散落著大量的白瓷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