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四川省
>
內江市旅游
內江市文物古跡介紹
四川省
資中縣
威遠縣
市中區(qū)
東興區(qū)
隆昌市
內江市文物古跡
4A景區(qū)
內江市十大景點
全部
內江市特產
內江市美食
內江市地名網
內江市名人
[移動版]
41、
翔龍山摩崖造像
翔龍山摩崖造像在內江市區(qū)玉帶溪畔內江市人民政府側。沿翔龍山崖約100米高、200米長的石壁上,現(xiàn)保留有唐、宋至民國時期摩崖造像54窟,大小造像400余軀,大者高約8米,小者僅數寸,風格古樸。另有1龕石刻,分為3級,上兩級分12格,下為通級,長約3米,寬約2米,造像150余軀,精巧別致,栩栩如生。有題刻十余處,其中有當代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干青年時代所書詩刻1方,高154厘米,寬82厘米,剛勁古樸,是研究張大干書法演變的珍品。此外,有清末民初邑人曾慶昌、陳鳴蠻、邱特澄等書畫家的書刻題詩多處。2013年5月,翔龍山摩崖造像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人防工事,南至翔龍山崖壁,西至第1號造像圍墻,北至現(xiàn)堡坎、圍欄。建設控制地帶:東至新華路內側,南至翔龍山崖壁,西至翔龍路內側,北至新華路內側!
[詳細]
42、
普陀巖摩崖造像
東興區(qū)高梁鎮(zhèn)清溪村一組的普陀崖上,有一處長約15米、高約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歷經風吹日曬后,看上去依舊雄偉壯觀。普陀巖在當地又被村民稱為“獅子山”,和它緊緊相連的兩座山峰,當地村民分別稱其為“大鍋蓋山”和“小鍋蓋山”。在大小鍋蓋山的崖壁上,也零星地分布有一些摩崖石刻造像,它們和獅子山上的摩崖造像共同構成了清溪村里的摩崖石刻造像群。作為摩崖造像中一顆閃耀的明珠,普陀巖摩崖造像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而被列入了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村民文學才柴山地,南至清溪村1社曾凡成柴山地,西至清溪村8社村民雷世東自留地,北至清溪村8社公路外側。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
[詳細]
43、
順河崖墓群
順河崖墓群(東興區(qū))順河崖墓群是四川省內江市東興區(qū)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宗教文化價值。順河崖墓群造于東漢,位于順河鎮(zhèn)觀音洞村和回龍灣村,分布面積約1平方公里,主要有蠻子山崖墓群、觀音洞崖墓群、獅子山崖墓群和后山崖墓群等,總計200多座。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觀音村3社村委會,南至順河到平坦公路內側,西至觀音村3社觀音湖東側,北至觀音村3社村民賴理楊柴山地。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
[詳細]
44、
鷺瀾洞崖墓
鷺瀾洞崖墓群位于四川省內江城區(qū)東桐路張大千紀念館山腳下。明清以來鷺瀾洞歷為內江著名的名勝古跡,被譽為“中山勝景”。墓共六座,一洞內尚存完整的漢代石棺兩具,仿木結構雕刻,裝飾風格頗具地方特色。其余洞內外石壁刻顏真卿、米芾、黃庭堅、張船山、羅賜卿、文天祥、劉承佑、胡薇元、黃云鵠等唐宋以來歷代書畫名人詩文、對聯(lián)30余幅,正草隸篆俱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該崖墓群是內江也是沱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一處漢墓群,其石棺型是四川乃至全國罕見。保護范圍:東至1號崖墓向東外延200米,南至東桐路石砌堡坎基腳,西至6號崖墓向西外延100米,北至崖頂樹林邊沿。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
[詳細]
45、
羅世文故居
羅世文故居位于威遠縣向義鎮(zhèn)解放村羅家灣。整個羅家大院占地約1萬平方米,原為羅氏宗祠,又名“六一堂”,是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一任書記,著名革命烈士羅世文同志的故居。該故居坐西南向東北,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布局。正堂:穿逗式梁架,4穿用9柱,面闊3間15.8米,進深1間,8.8米,通高8米,已經垮塌;素面臺基1.2米高,垂帶式踏道6級。前堂:穿逗式梁架,3穿用5柱,面闊3間14.9米,進深1間6米,素面臺基0.2米高。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
[詳細]
46、
胡馭垓烈士墓塔
胡馭垓烈士墓塔位于威遠縣嚴陵鎮(zhèn)東1公里處的東堡山上,墓塔座東北向西南,塔基呈正方形,左右兩邊有垂帶式踏道8級,兩級塔身為正四邊形,與塔基形成逐級上收。塔頂為窮窿形三連珠攢尖頂。墓為石室塔形夫妻合葬墓,高6米,全部用條石砌成。第一層塔身四面嵌碑文,記烈士傳略等內容。第二層塔身正面楷書“胡馭垓烈士墓塔”七字。墓塔四周圍以石欄,墓園總占地353.21平方米。200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現(xiàn)石欄桿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
[詳細]
47、
威遠白塔
威遠白塔位于內江市威遠縣城東、威遠河左岸邊的文筆山上。威遠白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為七級塔,倒塌于清初。今人所見的威遠白塔,又名敷文塔,是由知縣董淳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主持原塔基上重建的五級塔,塔高16米,底座圍長22米,密檐式呈六方形,石塔基,塔體由特制磚砌成,塔室內有螺旋式梯級,可登頂層俯瞰縣城全貌,第一級塔門匾額“云路初騫”由知縣董公題寫。威遠白塔現(xiàn)為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8、
資中王家祠
資中縣鐵佛鎮(zhèn)王家祠建于清代,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保存相對完好的祠堂,它建于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積990平方米,由山門、正廳、戲臺、左右廳、東西廂房、青石院壩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山門風格獨特、雕琢的圖案惟妙惟肖,頗具觀賞價值。同時,從清嘉慶到民國再到新中國,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在這里留下了痕跡。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東、西、北外延10米,向南外延1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為界,東至烽火墻外延至50米處耕地,南至山門牌坊外延90米處的農田,西、北至圍墻外延50米!
[詳細]
49、
建春門及城墻
資中城墻,位于中國四川省資中縣。資中城墻現(xiàn)存長度約2公里及五座城門。2002年,建春門及城墻被列入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西魏恭帝二年(555),筑城墻,周長三里,為土墻。其后唐宋多有增建。元代,土城坍毀。明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復修城墻,改為磚石結構。正德、嘉靖年間(1506~1566年),逐漸擴建,城周達1363丈。保護范圍:城墻、城樓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城樓保護范圍向東、西外延30米。城墻保護范圍向南、北外延5米!
[詳細]
50、
內江西林寺
西林寺位于內江市東興區(qū)沱江岸邊的西林山上,始建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明末焚毀,清嘉慶三年(1798)重建,民國二十七年(1938)改住比丘尼眾30余人,寺廟主體建筑由觀音殿、文昌殿和大雄殿三重殿組成,均系翼飛式頂,屋脊刻彩色人物、獸、龍圖像,付屬建筑現(xiàn)有禪房、祖堂、觀堂、精舍樓等,寺內有明代石坊一座,單門兩柱,造型古樸。保護范圍:以現(xiàn)圍墻為界。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
[詳細]
51、
資中興禪寺
興禪寺始建于明代,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資中縣雙龍鎮(zhèn)騎龍村。保護范圍:東至騎龍小學校門圍墻外延15米,南至廂房后階沿,西至騎龍鄉(xiāng)鎮(zhèn)政府(現(xiàn)為敬老院),北至騎龍小學教室階沿。建設控制地帶:東至騎龍小學前校門圍墻外延42米,北至前殿外延41米,南至前殿外延48米,西至觀音殿外延27米。……
[詳細]
52、
高峰寺塔及石刻
高峰寺位于小青龍河口與沱江匯合處,距市區(qū)東而約四公里的獅子山。始建于宋代,原名鐵龍寺,嘉慶十二年間更名為高寺。寺院內高寺塔坐東向西,通高三十0三米,九層、八面體、石結構,攢尖頂,極具鎮(zhèn)“獅子”、鎖“江龍”、興“文運”之威儀。塔內有臺階五十又六級,可旋至五層。各層開窗,額上分別刻有:“百光天后”,“元始天尊”,“混元一氣”,“西天自然”等石匾。進出處精刻二龍戲珠圖案及文昌夫子楷書,外刻浸云鎮(zhèn)山雨雄居勝地,內刻嘉慶十一年丙寅夏月吉日,來授文林郎知邑事徐豐題記。會真洞內刻唐十二進士石像,丹華洞內有石床,丹灶及石刻真人像,造跡猶存。保護范圍:塔基外延50米,及高峰寺現(xiàn)有占地范圍(含現(xiàn)已征用土地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0米!
[詳細]
53、
西巖摩崖造像
資中縣御河溝摩崖造像,又名西巖摩崖造像,位于資中縣重龍鎮(zhèn)醮壇山村西北,沱江河畔。西巖摩崖造像(資中縣)保護范圍:摩崖造像邊緣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巖邊向山頂延伸70米,南至造像南端向南延伸70米,西至巖邊向山頂延伸70米,北至造像北端向南延伸70。……
[詳細]
54、
靜寧寺
靜寧寺為川南最大儒、釋、道寺廟,位于威遠向義鎮(zhèn)境內,距威遠縣城17公里交通便利。靜寧寺始建于清代,清光緒年間復建。廟內建筑物富于明、清風格,在建筑結構上既保持了中國古廟宇的對稱性和古建筑的風格,又體現(xiàn)了西方園林式建筑特色,堪稱中國古建筑的一座博物館。該寺廟設有儒、釋、道三大教派,在全川乃至西南地區(qū)均屬罕見。靜寧寺還是川南慈善總會所在地。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全國唯一的一所國立中學——東北中山中學和張學良將軍的東北中學兩所學校遷址于此辦學校八年之久,為祖國和海外輸送了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目前還健在的有兩千余人,其中有不少為海內外知名人士。據《開征匯覽》記載:“靜寧寺原系古剎叢林、明未兵燹之余,僅遺山頂破屋數楹,故名高廟子。后修成觀音殿,本‘定靜安慮’之義,以期世界康寧,乃更名靜寧寺。”靜寧寺依山而筑,高低起伏,氣勢宏偉,占地達40000平方米,為全省規(guī)模最大儒、釋、道三教歸真寺廟,寺內樓臺亭閣,畫棟雕……
[詳細]
55、
高寺塔
高峰山上的高寺塔,沱江河正從高峰山的山麓下折流而去,高寺塔似巨人般巍峨屹立在高峰山上。山巖上,游人題刻不少,其中有明、清游客題刻的詩句:“白云萬片擁遙嶺,巖洞花迷一徑深!薄肮潘铝柘鲆办F,半山栗葉舞秋風!庇械谋弧犊h志》載錄,如:明·劉養(yǎng)直的詩句:“鶴去尚余丹客洞,龍歸猶視梵王宮!泵鳌钜欢祟}高峰寺聯(lián):“江流百丈牽山色;牧笛三橫山隴頭!泵鳌㈩}高寺詩句:“萬籟蕭蕭聲入座,一江曲曲水流虹!鼻寮螒c進士邑人王果,于重陽日與友人登游高寺題有詩曰:“九日喜新晴,雙舟發(fā)漢城。五盤斜徑險,三面曉煙橫。水簇飛鴻影,云開弄笛聲。山靈應羨我,草木亦含情!崩锶擞新(lián)云:“高寺白塔,無雙福地;會真丹華,別有洞天!苯送踹h成有聯(lián)云:“碧水長沱,寶塔凌霄知寒暑,彤云古剎,梅山坐地禳病災!苯瞬⒂新(lián)贊曰:“舊塔未傾流水抱;孤峰不倒亂云扶。”悠悠歲月,游客在塔內吟詠題者亦多,雅俗兼存,俗多雅少。1992年9月……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內江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內江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內江市A級景區(qū)名錄
·
內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九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